【本報高雄訊】高雄許多偏鄉或山區部落使用簡易自來水,找水源、接水管成為居民必備生活技能,部落小孩大多從小跟父執輩上山學接管,居民則組成管委會派專人管理管線與放水。居民說,平時最怕坍方落石或落葉,導致斷水或阻塞,最近各地缺水,部落的水源枯竭,管水人責任更重大,深怕居民耐不住旱而搶水。
早年偏鄉居民,自行上山找水接管水至住家,後來公部門補助設置大型水塔,居民合組管理委員會,從山上引水集中在公用水塔給社區使用,並派專人管理水塔與維修管線,被稱為簡易自來水。
高雄桃源、那瑪夏、茂林等區水源頭距離部落十幾公里,來回路程須花六、七小時,找水、接水相當辛苦。
桃源區長謝英雄說,高中部落以上家戶都使用山泉水,用麻竹當水管,將竹子剖半整平,利用高低差引水下山,最怕落石或猴子搗蛋導致斷水。
高中部落原有兩個水源頭,其中一個水源在三月枯竭,只能白天供水、晚上停水。
管水委員田金輝說,部落水源頭,是耆老依據經驗提供的地點,數十年來很少枯竭,所幸另一個水源還有水,暫時沒有用水問題。
勤和部落管水委員柯文龍說,部落水源來自小關山,儲水桶可存放一百五十噸清水,二百多人用水全靠三個大水塔。一個多月前水源枯竭,水槽要花二十四小時才能儲滿。
偏鄉獨居長輩多,甲仙油礦巷、和南巷、樂群巷等地也沒有自來水,居民用水桶接雨水使用。水源頭道路崎嶇,有些長輩為了接水管,不時發生摔傷意外。
「山上缺水,塑膠水管熱賣缺貨。」甲仙呂姓五金行業者說,今年疫情導致原物料上漲,又加上缺水,很多居民要去更遠山上接管回家,每公里成本約一萬多元,有些住家光買水管就要花費十幾萬元,「無水可用真的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