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鳶巢位直播 網友近距離守候

 |2021.04.26
1599觀看次
字級
研究室進行幼鳥繫放,為布丁、布蕾繫上橘色腳環。圖╱取自屏科大鳥類研究室臉書
研究室人員進行幼鳥繫放。圖╱取自屏科大鳥類研究室臉書
黑鳶家族一家四口同框,黑鳶爸爸帶回食物,並由黑鳶媽媽餵食寶寶。圖╱屏科大鳥類研究室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研究室今年首次嘗試黑鳶巢位直播,三月十九日至今不間斷直播,克服地域、電力限制,邀網友們成為公民科學家,近距離觀察黑鳶爸爸、媽媽如何照顧幼鳥,喚醒大家對物種持續關注。

屏科大生物資源所博士班、也是黑鳶研究計畫召集人林惠珊說,原訂三月十六日直播上線,當天傍晚六時畫面出現濃煙與火光,原來是巢樹下墳墓區失火,研究室人員報警趕到現場,已有消防車滅火,緊急請消防員先撲滅巢樹周邊火勢。

所幸巢體沒被火星點燃,研究人員隔天到現場,巢樹大半樹冠被烤焦成枯枝,這對親鳥未棄巢,平安度過劫難。研究人員重新拉設電纜線,攝影機恢復運作。

林惠珊說,有名超熱血網友逐分逐秒記錄黑鳶家族一舉一動;也有網友每天剪輯多段精華影片,還有人創作黑鳶畫作,「回響超乎預期」。

口罩纏住鳥腳

網友差點急瘋

研究室號召幫黑鳶一家命名,網友取名「布氏王朝」。其中黑鳶媽媽愛帶白色垃圾回巢,名為布蘭琪;黑鳶爸爸因顏色相近,名為布朗尼。兩隻小朋友經大火歷練,名為(烤)布丁與布蕾。

研究室在二日進行幼鳥繫放,將布丁、布蕾繫上研究用的橘色腳環K2、K3,作為個體辨識及離巢後的追蹤。

林惠珊說,直播能觀察鳥爸媽帶回來的食物、鳥巢材料、家族互動,以及小寶寶練飛成長等畫面。還發現布丁與布蕾十五日離巢,並開始長時間站枝頭。

直播一個多月累積數千筆回報數,還有網友幾乎天一亮就開始記錄,觀察到傍晚。

有網友擔心,「科學素人」記錄的內容會不會不準確,林惠珊認為不需擔心,只要願意為保育研究工作付出,都可變成推動保育的助力,「保育推廣,不單只是科學資料回報」,相關資料後續也會檢核。

事實上,黑鳶直播不容易,野外架設直播器材難度高,除電源和網路訊號難取得,還要面對不可預期的環境因素。

直播電源由巢樹附近一處私人農場熱心提供,再拉設數百公尺電纜線,穿過樹林陡坡。直播攝影機架在離巢約二十公尺外的另一棵樹,以長鏡頭錄影,4G網路訊號即時回傳。

除了鳥巢險被祝融吞噬外,口罩繩纏住小黑鳶的腳也讓網友差點急瘋,立即通報研究室,所幸二個多小時後,小黑鳶順利掙脫,讓大家鬆一口氣。

一度瀕臨滅絕

回升至8百隻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發現,大家討論度高的就是巢裡的口罩,反映環境出現的廢棄物,是黑鳶可回收的巢材,讓人類省思是不是丟太多廢棄物讓野生動物利用,這個利用是好是壞,很難斷定。

林惠珊說,黑鳶築巢,喜歡帶回各種白色物品裝飾巢區,棉布手套、衛生紙、白色塑膠袋、白布等,國外研究顯示,白色物品是黑鳶彰顯能力的方式。口罩因防疫用量增加,民眾戶外亂丟,意外變成黑鳶帶回巢的熱門裝飾品。但口罩的耳掛繩、聚丙烯在天然狀況下分解不易,可能對鳥類或野生動物造成危險和破壞。

黑鳶是二級保育類,一九八○年代因劇毒農藥和毒鼠藥大量使用,黑鳶食用中毒死鳥、老鼠間接中毒,瀕臨滅絕,全台一度剩不到二百隻。近年因農藥加保扶禁用、停辦農地滅鼠周等,二○二○年底已回升至八百四十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