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鳶巢位直播 網友近距離守候 |2021.04.26 語音朗讀 16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研究室進行幼鳥繫放,為布丁、布蕾繫上橘色腳環。圖╱取自屏科大鳥類研究室臉書研究室人員進行幼鳥繫放。圖╱取自屏科大鳥類研究室臉書黑鳶家族一家四口同框,黑鳶爸爸帶回食物,並由黑鳶媽媽餵食寶寶。圖╱屏科大鳥類研究室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研究室今年首次嘗試黑鳶巢位直播,三月十九日至今不間斷直播,克服地域、電力限制,邀網友們成為公民科學家,近距離觀察黑鳶爸爸、媽媽如何照顧幼鳥,喚醒大家對物種持續關注。屏科大生物資源所博士班、也是黑鳶研究計畫召集人林惠珊說,原訂三月十六日直播上線,當天傍晚六時畫面出現濃煙與火光,原來是巢樹下墳墓區失火,研究室人員報警趕到現場,已有消防車滅火,緊急請消防員先撲滅巢樹周邊火勢。所幸巢體沒被火星點燃,研究人員隔天到現場,巢樹大半樹冠被烤焦成枯枝,這對親鳥未棄巢,平安度過劫難。研究人員重新拉設電纜線,攝影機恢復運作。林惠珊說,有名超熱血網友逐分逐秒記錄黑鳶家族一舉一動;也有網友每天剪輯多段精華影片,還有人創作黑鳶畫作,「回響超乎預期」。口罩纏住鳥腳網友差點急瘋研究室號召幫黑鳶一家命名,網友取名「布氏王朝」。其中黑鳶媽媽愛帶白色垃圾回巢,名為布蘭琪;黑鳶爸爸因顏色相近,名為布朗尼。兩隻小朋友經大火歷練,名為(烤)布丁與布蕾。研究室在二日進行幼鳥繫放,將布丁、布蕾繫上研究用的橘色腳環K2、K3,作為個體辨識及離巢後的追蹤。林惠珊說,直播能觀察鳥爸媽帶回來的食物、鳥巢材料、家族互動,以及小寶寶練飛成長等畫面。還發現布丁與布蕾十五日離巢,並開始長時間站枝頭。直播一個多月累積數千筆回報數,還有網友幾乎天一亮就開始記錄,觀察到傍晚。有網友擔心,「科學素人」記錄的內容會不會不準確,林惠珊認為不需擔心,只要願意為保育研究工作付出,都可變成推動保育的助力,「保育推廣,不單只是科學資料回報」,相關資料後續也會檢核。事實上,黑鳶直播不容易,野外架設直播器材難度高,除電源和網路訊號難取得,還要面對不可預期的環境因素。直播電源由巢樹附近一處私人農場熱心提供,再拉設數百公尺電纜線,穿過樹林陡坡。直播攝影機架在離巢約二十公尺外的另一棵樹,以長鏡頭錄影,4G網路訊號即時回傳。除了鳥巢險被祝融吞噬外,口罩繩纏住小黑鳶的腳也讓網友差點急瘋,立即通報研究室,所幸二個多小時後,小黑鳶順利掙脫,讓大家鬆一口氣。一度瀕臨滅絕回升至8百隻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發現,大家討論度高的就是巢裡的口罩,反映環境出現的廢棄物,是黑鳶可回收的巢材,讓人類省思是不是丟太多廢棄物讓野生動物利用,這個利用是好是壞,很難斷定。林惠珊說,黑鳶築巢,喜歡帶回各種白色物品裝飾巢區,棉布手套、衛生紙、白色塑膠袋、白布等,國外研究顯示,白色物品是黑鳶彰顯能力的方式。口罩因防疫用量增加,民眾戶外亂丟,意外變成黑鳶帶回巢的熱門裝飾品。但口罩的耳掛繩、聚丙烯在天然狀況下分解不易,可能對鳥類或野生動物造成危險和破壞。黑鳶是二級保育類,一九八○年代因劇毒農藥和毒鼠藥大量使用,黑鳶食用中毒死鳥、老鼠間接中毒,瀕臨滅絕,全台一度剩不到二百隻。近年因農藥加保扶禁用、停辦農地滅鼠周等,二○二○年底已回升至八百四十隻。 前一篇文章 逾6千燒陶片 拼出宜蘭清明上河圖 下一篇文章 簡訊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8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09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關西世博We TAIWAN 台灣光譜聚焦禪草心韻書畫 展現禪思美學陳茂萱、林吳素霞 獲傳藝金曲獎特別獎2025佛光盃 佛大奪首勝 世大運男籃大勝拓殖NSO 推飛行的荷蘭人歌劇音樂會佛光之星 邱子芸扛主控重任 盼看齊學姐李宜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