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律師到綠師 俞國珠 安靜玩好綠建築 文/林果 |2021.04.24 語音朗讀 40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自然讓俞國珠學會如何「幸福的活出自己」。圖/安靜的好玩提供 藉由課程的設計,讓學員認識大自然也認識自己。圖/安靜的好玩提供 手作祈福包,感謝大自然的給予與餽贈。圖/安靜的好玩提供 文/林果天生個性有著強烈公益特質的俞國珠,年輕時一心想報效國家,畢業後帶著滿滿的理想進入政府機關工作,靠著法律人的邏輯與規畫能力,特別善於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在職期間歷經兩岸談判、政府組織改造、台灣加入WTO、921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用法律人的知識和特長,將一身所學大展長才。俞國珠坦言:「非常過癮。」勇敢轉身世界變寬然而,不具正式公務員資格,使她升遷之路難以開展。一位賞識她的上司,建議她不妨出去闖一闖,天空會更大。離開公務系統後,她在先生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不想當會計,也不當免費法務,反而愛上建築結構設計。「我很喜歡和別人談建築設計的故事和概念,也想把好的理念傳遞出去。現在回頭看,離開公務體系是對的。」然而在工作過程中,俞國珠發現,坊間進行許多山坡地開發案件,不僅道路完全沒有做水土保持,也沒有針對山坡地做任何規畫。「其實台灣山坡地法規相當完整,只要按照規定去做,就會做出一個很安全、很漂亮的建案。」改變人與自然關係喜愛大自然,對建築與法規又有深入了解,讓俞國珠深切感受到,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明顯失衡了。「天災人禍,一年接著一年來。921大地震;颱風後廬山旅館整個消失在河裡;莫拉克颱風,小林村的災區範圍,大到開車一小時都看不完。」看到大自然的無情反撲,俞國珠想讓更多人知道,「蓋房子,也可以對環境友善」,但想說服別人,就得先有實際成果。「不能光做設計和營造,我們必須變『甲方』,變業主,不但要從頭規畫到尾,而且要做成一個台灣的模範。」盼能改變建築生態然而,角色從被動到主動的轉換過程中,所須面對的難題和責任也加倍擴大,包括資金調度、工程發包、工法研究開發、建材選擇……「當『甲方』真的很累,尤其借錢的壓力更大,所幸遇到許多天使投資人,給建築師很大的空間,工期與預算相對較為彈性,所蓋出的綠建築也真的很斷熱。」採訪當天,戶外溫度高達30多度,屋內沒開冷氣,卻依舊涼爽。「有了實體綠建築,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透過課程及實作教給大家。」被問到難道不怕潛心鑽研十多年的工法外流?俞國珠表示,「有申請工法專利,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俞國珠坦言,投身綠色產業並不浪漫,必須非常務實,只有大家互相協助學習,建築、人、自然三者間的關係才有改善的可能,「所以非常歡迎大家來上課」。任何年齡皆可學習目前,「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基地並不對外開放參觀,只有舉辦學生營隊、綠建築工作坊時,學員才有機會進入基地體驗與生活,好消息是,工作坊適合各年齡層的大小朋友參加,學員年紀從10歲到70歲都有。除了推廣綠建築知識,俞國珠希望基地將來可以進化成為一座森林學校,「但也很擔心,因為辦學校很難賺錢,」俞國珠大笑說:「經費不足會走不遠,但太商業化也不合我們的個性。」雖然有時理想和現實難以得兼,但俞國珠已經找到下一個10年努力的目標。 前一篇文章 百分百台灣製造 下一篇文章 都市人的鄉下學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李驥 從佛法中認錯再出發 李財星 因一畝田 變身知識網紅 作者其他文章【海闊天空】 那些教堂教會我的事【海闊天空】來一場歐洲夢幻節慶市集【海闊天空】 荷蘭古運河的華麗冒險【海闊天空】基隆 一日遊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