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百公頃 佛光山永續環境

李生鳳、許貞慧 |2021.04.23
2455觀看次
字級
參加植樹活動的佛光人,在植樹園區合十恭誦《心經》。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綠色公益基金會監察人潘維剛認為,綠能計畫以植樹為最具體、具效能的行動。圖/人間社記者趙啟超
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分享種樹可沉澱情緒。圖/人間社記者趙啟超
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期盼打造「森林營養循環」。 圖/人間社記者趙啟超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許貞慧大樹報導】「森林記者會暨BLIA T-EARTH植樹行動」昨日於佛光山坡地樹林舉行,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帶領僧信二眾、政府單位、企業家及學者逾三百人,為未來種一棵樹,以實際行動搶救地球,人人有責。

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表示,很多人以為佛教的環保只著重吃素,幾十年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領導下,佛光人對環保議題都相當關注;澳洲南天寺多年前就開始種樹,「有關綠化讓環境美好的事,都是大家應該關心的」。

傳承臨濟宗 愛護樹木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表示,植樹是救地球理念中重要一環,大師多年前就提出「環保與心保」,大家更應盡一分力量共同維護環境,也是植樹救地球精神的彰顯。

長年關注生命永續經營議題的慧開法師,現任綠色公益基金會董事長,他說,生命永續和世界永續是一體兩面,生命要靠大地滋養,「如果地球搞壞了,生命就會岌岌可危,世界要能永續經營,才能夠乘願再來」。

「佛教是對種樹最重視的團體。」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提到,佛教所謂的「叢林」是指僧眾修行辦道之地,臨濟宗的傳統重視種樹,也以此作為後代傳承的榜樣。有次天災來,徒弟回報道場情況說:「幾棵樹倒下,沒事。」重視傳統愛護樹木的星雲大師,卻將此當成是嚴重的事,「因為每棵樹的培育,都要花上多年時間用心澆灌,所以『植樹和護樹』,是佛門一貫堅持的精神」。

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表示,與國際佛光會合作種植的區域約一百公頃,以七、八項的原生樹種、大葉種喬木原生種茶樹等為主要樹苗,以此復育台灣的林地生態,進而成為「森林營養循環」,利益生態平衡,讓許多動物得以有個友善的生存環境。

曾偕同多位國際頂尖活體肝臟移植專家,在佛陀紀念館種植四十八棵賽赤楠的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分享,「在哀傷或喜樂的時刻,種樹是我沉澱與撫平情緒的方式」。

與自然共存 同體共生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認為,從植樹過程中,可以深刻體驗人與人,以及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他曾在葉面上的水滴看見自身投影,深有感觸,「水滴就像鏡子,如果今天看不見我,就是水滴、樹葉不見了;當氣候、環境改變了,你也就不見了。」他認為,人類與大自然應是共存共榮,「他在我們就在,我們在,他也在。」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劉哲良表示,此次佛光山植樹造林計畫,是全世界碳管理很重要活動,他在前天的「世界氣候國際論壇」,分享台灣碳管理經驗,反思植樹造林能碳吸存、促使生物多樣性、防治土石流、淨化空氣等效果,「經濟學家就是要將這大家習以為常的事,轉換成讓大家『有感』的經濟價值」。

綠色公益基金會監察人潘維剛呼籲大眾,愛護地球不是口號,要以「行動與實踐」共同參與支持,在世界地球日這天,國際佛光會率先發起如此有意義的事,非常讚歎,「地球暖化,未來我們將成為環境災民」,各種綠能計畫以植樹為最具體、最具效能的行動,能實際幫助地球恢復得以生長呼吸。

海能量科技公司董事長陳茂雄,以及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劉招明、陳秋琴伉儷,也共同以實際行動落實植樹救地球的理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