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的縮時攝影,分列為:「森林變遷」、「氣候暖化」等主題,方便快速搜尋影像。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谷歌地球服務(Google Earth)十六日宣布推出自二○一七年以來最大規模更新,透過「縮時攝影」(Timelapse)功能,將過去三十七年來的二千四百萬張衛星相片,匯編成具互動性的4D體驗。
從這「縮時攝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不斷變化的地球,不僅呈現問題也呈現解決方案,以及數十年來發展、令人著迷的美麗自然現象。

Google Earth、Earth Engine及推廣計畫的總經理摩爾(Rebecca Moore)在官方部落格的發文表示,「自Google Earth推出以來,Google一直專注於建造世界的3D版複製品,如實呈現生生不息的地球,並提供有娛樂性且賦予每個人能創造正面改變的功能」。
耗費2百萬小時 相當53萬部4K影片摩爾說,製作地球規模的縮時攝影影片,需要在Earth Engine(Google的地理空間分析雲端平台)中進行龐大的像素運算。為了將縮時攝影圖像的動畫匯入Google Earth,Google收集一九八四年到二○二○年間,超過二千四百萬張的衛星影像,包括數百萬像素。
Google雲端上的數千部電腦用了超過二百萬小時的處理時間,才將多達二十 PB(資訊計量單位「拍位元組」,Petabyte)的衛星影像,編譯成四點四兆像素的影片動畫,規模相當於五十三萬部4K解析度的影片,所有的運算工作都是在Google的碳中和資料中心內完成。
谷歌地球服務(Google Earth)透過「縮時攝影」功能,將衛星相片匯編成具互動4D體驗。圖/取自網路分列5種主題 快速尋找影像若要探索Google Earth的縮時攝影功能,使用者可以前往(g.co╱Timelapse),使用搜尋列輸入任何想要觀察的地點,就可以開始觀看該地的縮時變化。
此外,Google 也分列出了五種主題:「森林變遷」、「都市成長」、「氣候暖化」、「能量來源」和「脆弱之美」,讓使用者可以快速找到有興趣的影像。選取後,就可以清楚看到融化的冰帽、冰川、大規模的城市擴張、野火對亞馬遜雨林的影響,甚至是自己從小到大生活的城市。
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地球經歷了比人類歷史上任何其他時刻都還快速的環境變化,對某些人而言,氣候變化的影響或者是抽象而遙遠的,就像融化的冰冠和逐漸後退的冰川一樣。然而,對美國加州人來說,去年在大火期間,在自家社區中就親身經歷了劇變。
Google Earth的縮時攝影,分列為:「森林變遷」、「氣候暖化」等主題,方便快速搜尋影像。圖/取自網路使用者也可以開啟Google Earth並按一下「船舵」圖示,從說故事平台「旅行家」上找到縮時攝影功能來查看互動式導覽。
摩爾指出,在與合作夥伴的合作下,將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每年使用新的縮時攝影圖像更新Google Earth。Google希望從這個星球的觀點出發,進行辯論、鼓勵發現,並改變人們對一些全球最緊迫問題的看法。
谷歌地球服務(Google Earth)透過「縮時攝影」功能,將衛星相片匯編成具互動4D體驗。圖/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