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畫作登台 千人集資共享

 |2021.04.12
3853觀看次
字級
加拿大藝術家Mad Dog Jones數位藝術作品《REPLICATOR》(複製者)。圖/富藝斯提供

【本報台北訊】過去富人豪擲千萬購買畫作,掛在家中牆上欣賞還加裝防盜系統。新世代藏家依然豪擲萬金購買數位畫作,卻是放在手機欣賞,但不擔心畫作被複製,還希望愈多人下載愈好;甚至千人集資共享一幅畫。疫情時代迅速崛起的NFT數位藝術,徹底顛覆現代人欣賞和收藏畫作的方式,也翻轉了藝術的定義。

新藝術 在疫情時代迅速崛起

NFT(Non-fungible token),被稱為非同質化代幣、不可替代代幣,是一種新型數位資產形式,它的所有權是在區塊鏈上,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質,無法被拆分;用於線上遊戲、數位藝術的特殊所有權紀錄,買家擁有的是特權而非獨占權,其他網友仍可複製使用作品。

三月底,佳士得以十九億天價拍出NFT數位藝品《每一天》,轟動全球。上周蘇富比、富藝斯等拍賣公司紛紛宣布加入NFT,台灣也不落人後,五月開展的新藝術博覽會宣布投入NFT,已有藝術家成功賣出畫作。

新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李善單認為,NFT數位藝術呼應新世代使用手機、電腦螢幕的習慣。他說,畫作展示的方式是在螢幕上顯示,而非掛在牆上。新藝術博覽會月初預展展出NFT畫作,他觀察,購買NFT畫作者多為電子新貴或網路世代,是過去極少踏足畫展的族群。

NFT畫作拍出十九億、創下拍賣史上在世畫家成交價第三名的數位藝術家Beeple,在使用NFT拍賣作品前,沒賣出過任何一幅畫。策展人胡朝聖認為,NFT不僅讓數位藝術創作者有機會獲利,也開創新的藝術族群,讓過去不參加藝術活動的3C族,和藝術有了連結。

新概念 下載愈多愈有影響力

NFT藝品的擁有權也更符合共享經濟。李善單說,新藝術博覽會其中一幅NFT畫作,是讓一千位買家一人出一千元購買,一千人共享這幅畫作。而下載畫作的網友愈多,畫作愈具有影響力,打破傳統畫作「原版」和「複製品」的二分概念。

「過去藝術只有王公貴族有能力欣賞,但現代人人可以擁有藝術。」胡朝聖認為,美感經驗會隨生活方式改變;而故宮等國家級博物館不斷開放館藏數位版供民眾下載使用,其概念跟NFT類似。他認為,NFT並不會取代實體畫作,它提供另一種欣賞和典藏畫作的方式,讓更多人跟藝術連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