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市場監管總局昨天以涉嫌壟斷行為對阿里巴巴集團處以新台幣約八百億元的天價罰款。圖為阿里巴巴集團北京總部大樓外景。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官方以「二選一」壟斷為由,十日對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罰款人民幣一百八十二點二八億元(約台幣八百零二億元);據報導,這是近年來中國對於反壟斷開出的最大罰單。對此,阿里巴巴表示堅決服從;分析則指對罰款較預期為少,對阿里巴巴影響不算大,網友則直指科技巨頭「騰訊」也應該罰。
官方香港電台引述分析說,百分之四罰款額較舊有的反壟斷法罰款為多,但比市場原先預計的一成銷售額罰款為少,相信對阿里的財務影響不算大。
據報導,阿里巴巴表示,收到市監總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對處罰誠懇接受、堅決服從,並會強化依法經營,進一步加強合規體系建設,立足創新發展,更好履行社會責任。
遭控壟斷
對商家實施二選一
中國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十日上午公告,經調查,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自二○一五年以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對平台內商家提出『二選一』要求,禁止平台內商家在其他競爭性平台開店或參加促銷活動」。公告表示,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綜合考慮阿里巴巴違法行為的性質、程度和持續時間等因素,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其二○一九年中國境內銷售額四千五百五十七點一二億元百分之四的罰款,計一百八十二點二八億元。
罰款之外,公告提到,依照《行政處罰法》向阿里巴巴集團發出「行政指導書」,要求其進行全面整改,並連續三年向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交「自查合規報告」。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展開反不正當競爭法執法檢查,其中「二選一」壟斷是指網路平台「利用優勢地位和商家對其的依賴性,採取不正當手段強迫中小商家進行『二選一』」。
對於如此巨額的罰款,很容易被解讀為是對阿里巴巴的全面否定。不過,央視和《人民日報》分別發表評論,指今次處罰是監管部門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具體舉措,是對平台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有效規範,並不意味否定平台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不過,當局的舉措對阿里集團和其創辦人馬雲來說是最新挫折。前一天,《金融時報》周五報導,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在北京當局的施壓下,已經暫停招收新生。
去年以來
馬雲集團麻煩不斷
去年以來,阿里巴巴和馬雲旗下的螞蟻集團麻煩不斷。去年十一月,螞蟻集團原定十一月五日在上海、香港同步上市,被稱為世界證券市場規模最大的一次首次公開募股(IPO)。但在上市前夕突然被叫停IPO,消息震動金融市場。
同年十二月阿里巴巴被指有「壟斷行為」之嫌而遭到調查,這是馬雲命運的一個驚人轉折,長期以來,馬雲一直被中國人視為企業家勇氣的象徵。而原本經常公開露面的馬雲,一度從公眾場合消失兩個多月。
在上個月,十二家互聯網巨頭、包括騰訊、百度、美團、蘇寧以及阿里巴巴、京東、字節跳動、滴滴控制的關聯方等被當局以反壟斷法,分別處以罰款五十萬元人民幣(約台幣二百二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