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的文學課】 讓愛流動的教育故事

文/須文蔚 |2021.04.08
1799觀看次
字級

文╱須文蔚

二○○五年春夏之交,馬嶔老師邀我參加開平餐飲學校的拜師大典,在餐飲界赫赫有名的大廚師端坐台上,學生們已經忙了許久,準備活動的料理,布置會場,接待賓客。在典禮上,看見孩子們遵循古禮,叩首拜師,從師傅手上領到證書,我當下有個領悟:原來「師承」二字,不僅是師長技藝的傳承,更是孩子為自己生涯提出的鄭重承諾。

忙進忙出的馬嶔是東華中文系畢業的優秀學生,第一年進入開平餐飲學校時,常和我分享初到職場的衝擊,我好奇問過她:「新任國文老師都開些什麼課?」

「都和餐飲的應用有關喔!」

「飲食文學嗎?」

「不是,閱讀有關餐桌布置的美學相關文章。」

這引發了我的好奇:「有這樣的課本嗎?」

「我們學校是沒有課本的!」馬嶔露出了微笑。

「老師不就很辛苦?得要自己編教材,還要說服同學閱讀。」

「我們不說服同學,老師和學生協商與討論,自己決定要讀些什麼。」

馬嶔看我滿臉疑惑,很想讓我認識學校的創意教學理念,於是約了我參加拜師大典,也品嘗學生烹調的美食,聆聽學生分享他們的故事:原本嚮往著電視上大廚師的風光,就學後出入廚房,手上有著刀傷或燙傷,但懷抱著學習到名廚料理祕訣的熱誠,堅持反覆練習與操作,忍受疼痛與疲倦,才不到十八歲,個個就都能展現出精湛的廚藝。

那一個夜晚在味蕾上的衝擊,並不僅止於味覺,而是讓我體會到:在技職科學生身上,如果能經過革命性的PTS教育理念提點,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願,身體力行,嚴格培訓,從思考到行動上都會有著驚人的改變與成就。

二○一四年我和曾文娟總編輯一同企畫《烹調記憶:做一道家常菜》一書,希望透過報導文學的筆法,記錄五湖四海來到海島的家庭,為台灣人追回舌尖上最原初的「家之味」,找回純樸又動人的家族記憶。因於多年前拜師大典的感動,我特地採訪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聆聽他浪子回頭的故事,領教他拋開教科書的實驗教育理念。讓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堅持家長要和學生一起成長,從新生訓練開始,家長要認識這所學校的理念,也必須一路陪伴孩子。對於這麼動人的課程,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愛」,於是我不經意說出:「您真是重視愛的教育!」

「我害怕愛的教育!」夏惠汶正色回說:「特別是當愛得深,愛又凝固不流動,經常會造成學生更大的傷害。」

看到我一時不知如何回應,夏惠汶解釋道,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希望老師和家長拉出一條界線,絕對要關愛學生,但不是片面要求與過分期望,真正的愛是和學生溝通共同可行的課程與作法,讓學生自身長出力量,能夠在社會化的情境下成長,能夠更有力量去面對人生的困境。因此夏惠汶的教育哲學中,愛的能量是流動的,不是單向的,當學生感覺到愛,他不是找到幫手,他仍然要用自己的方法去面對問題與挑戰,以成就回應老師和家長。

記得那年夏天,書中蒐錄十道名人傳授的家常菜,悉數還原,在新書發表會端上桌。馬嶔老師與師傅們帶領學生,在開平的主廚之家中餐廳的廚房,一道一道烹煮,更讓我見識到,一堂美妙的國文課就在發表會上展現。幾位同學在十道菜外加碼,也端上自家的家常菜,不只料理,還說出自家的家族故事。

一年級的鄭婷恩失去了母親與阿嬤,當廚師的爸爸每逢思親的時刻,會進廚房默默燜煮婆媳二人都擅長的滷白菜。所以當婷恩有機會進入餐飲學校,她就一直期待自己能夠傳承這道充滿感情的菜餚。

接續婷恩上台的同學,娓娓道來,說出每道菜餚背後的故事,相信是馬嶔和老師們以這道生動的作文題目打動了小廚師們,讓他們能以充滿感性的聲音道出歲月中溫暖的記憶。

前幾天收到馬嶔與吳緯中老師共同書寫的《丟掉課本之後,學習才真正開始──啟動學習的9大關鍵字》一書,翻讀兩位歸納出PTS教育的理念、實踐與生命故事,更體系化理解,原來參與這場教育改革的主角不再是校長和官員,而是家長(Parents)、教師(Teachers)與學生(Students),這三位一體的教育共同體循著兩條路徑革新:一方面,藉由分段(Phaslized)、主題(Thematic)與社會化(Socialized),畫定界線,讓老師、學生與家長一同思索,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題目,做中學,學會帶著走的能力;一方面,在教學活動上不是單向的灌輸與考試,而是以遊戲(Play)、協作(Teamwork)與分享(Share),開發許多帶動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活動。

在許多精采的教案中,吳緯中老師以一學期「你我的家族菜.我們的台灣味」課程,讓同學以自己為課程的中心,先回味自己生命中的「人生第一味」,然後拍攝「一百秒家族菜」影片,展現家人的互動,更記錄下家族中的傳家菜。透過同學彼此的分享,來自不同文化、族群以及家庭的食譜,就在班上相互分享,擴大了同學對飲食文化的認識深度。而課程的高潮莫過於餐會,請家長一同參與學生下廚的家族菜發表會,還原家人的記憶,讓親情更緊密結合在一起。

這個教案沒有教科書可以參考,由老師與同學一起發想,參與的學生人數高達三百多人,既傳承了家族的記憶,學生共同發聲,更傳承了台灣的歷史記憶。在二○一八年《天下雜誌》「微笑台灣創意教案」的活動中,開平餐飲學校獲得「最佳創意獎」,點出了食物不僅僅是食物,更背負著深厚的歷史與時代意義,等待師生一同發現,更一同感動。

馬嶔累積將近十七年來開發與實踐PTS教育的經驗,加以理論化與條理化,形成了本書的論述架構;吳緯中則以感性的筆觸,把PTS教育實踐的生命故事,一一融合在前衛與創新的理念中。這麼美好的書寫,讓我充分體會了在拜師大典與《烹調記憶》一書中,我曾在開平餐飲學校感受到的好滋味,其來有自,那是一股讓愛流動起來的教育新思潮,正在台灣各地慢慢發揮影響力,默默提振了無數孩子學習熱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