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有男子因隱瞞是B肝帶原者,參加藥物人體試驗罹患肝癌,這件事凸顯的不僅是為錢賭性命的悲劇,更是罔顧醫藥倫理而讓自己與他人陷入更多麻煩的實例,值得主管機關、醫商、檢驗單位,及參與藥物試驗的民眾三思。
檢視該名「醫藥白老鼠」的說法,問題在於男子因經濟壓力,隱瞞本身與家族病史,參與多項醫藥實驗,交互使用十餘種藥物,就情理的角度,他「為錢賭性命」值得同情,但就醫藥倫理的觀點,隱瞞病史並使用多重藥物,不僅陷本身於危險,更影響藥物實驗的結果,殊不可取。
更嚴重的問題是,男子隱匿病史與家族史參與試驗,為何實驗的醫療院所卻不能從血液查出異常,這種缺乏精密檢驗的實驗過程,不僅放任民眾成為實驗白老鼠,更難以對藥物實驗的結果負責,枉顧民眾權益,值得主管機關深入調查。
接受藥物試驗有高風險,除藥物作用難以預料,藥廠的人為疏失,也可能造成試藥者傷害,因此各先進國家對人體藥物實驗都有嚴格規範;國內近來由衛生署發布「藥品臨床試驗受試者招募原則」,嚴禁招募廣告有暗示性內容,並不得在國中以下校園刊登,雖已有規範,但在民眾缺乏正確觀念下,恐怕權衡風險及經濟壓力後,還是會在「交征利」下,拿性命與藥商「交相賊」。
因此,衛生署除了應積極宣導正確觀念外,更該查核藥商的實驗,避免類似的醫療院所把關鬆散,導致藥品上市後影響民眾健康,及保障參與實驗民眾。
不過也不要因噎廢食,畢竟國內有四十萬B型肝炎患者,若因患者參與藥物實驗容易誘發肝癌,而拒於參與藥物實驗門外,未來上市的藥物可能也不適用B型肝炎患者,那麼做藥物人體試驗就沒有意義,因此,實驗單位必須確實檢驗受試健康,杜絕隱匿病史與參與其他藥物實驗,以保障藥物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