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逢中秋節,總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環保糾結,說實在的,真要現代人持螯把盞,又怕大陸來的大閘蟹不夠乾淨,如要文雅的吃月餅、柚子賞月,恐怕又沒有這等雅興,似乎只能讓「萬家烤肉萬家香」,作為新時代中秋文化的代表,但這種與傳統文化缺乏連結的烤肉,充其量只是節慶狂歡的副產品。
當社會變遷迅速、傳統文化不再,節慶狂歡取代了閑情逸致,使得烤肉與環保對立,也代表「道德」與「享樂」的衝突,究竟要為了健康與環保而放棄宴飲,或要為了環保而放棄烤肉,如不能因勢利導,恐怕兩者並不會激盪出新時代的創意文化,只會在爭議間產生更激烈的摩擦與碰撞,因此,如何將烤肉活動導向符合環保的行為,遠比一味禁烤要有效。
但必須正視的是,有地方政府帶頭在秋節烤肉,未來卻要對燒烤餐飲業者管制,恐會造成「日日環保」與「秋節環保假期」的矛盾,因此,環保工作要如何避免「為山九仞,功虧一簀」,是政府需要考量的問題。
最重要的還是政府單位的心態,日前環保署管制環境評估資訊的措施,將某記者列為「嚴重妨害公務」對象,拒絕這名記者採訪,這樣的作法遠比帶頭烤肉所帶來的空污問題更嚴重;如果台灣真的重視環保,就不應小鼻子小眼睛的在烤肉污染空氣指數上大作文章,而須檢討中央主管機關對環保的兩套標準與戒嚴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