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影展 為台灣電影注入新能量

曹麗蕙 |2021.03.29
2573觀看次
字級
「三好微電影第一屆世界影展」首映會,昨於台北松菸誠品電影院熱鬧登場。圖/江樵提供
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右)頒發感謝狀予資深影評人藍祖蔚。圖╱江樵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三好微電影第一屆世界影展」首映會,昨於台北松菸誠品電影院熱鬧登場,邀請去年「三好微電影國際創作競賽」及「青春有影──大學盃」得獎者,搶先觀賞勇奪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游牧人生》,跟著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資深影評人藍祖蔚,飽覽三好微電影得獎作品。選映影片部部觸動人心,映後分享更是熱烈,為台灣電影藝術注入青春能量。

影展由國際佛光會新媒體發展委員會與MMA微電影協會共同舉辦,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法制長吳志揚、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佛光山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一同出席,用行動支持新生代電影創作者。

鼓勵年輕人

拍出影響力

覺培法師特別頒發感謝狀給藍祖蔚,並透露影展是完成一月底在「大師研習營」的承諾,希望年輕導演有平台,也讓資深導演能給予後輩指點。覺培法師指出,佛光山重視教育,好的電影能提供好的觀念,讓觀眾看完後有所啟發,當中的教化意義非同凡響,「星雲大師年輕時就盼佛教能電影化、藝文化,因此三好微電影的誕生就是要支持、獎勵想做好電影的年輕人」。

藍祖蔚對首屆三好影展抱持正面肯定,讓年輕朋友和大師作品對照,是很有意義的安排,年輕導演能從中學習很多,參賽作品登上大螢幕,相信也會提升製作水準,「這樣小影展不再是小影展,而有更大的影響力」。

率先放映華裔導演趙婷執導的《游牧人生》,不僅擒下金獅獎,還強勢問鼎今年奧斯卡,一舉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等六項大獎。藍祖蔚領眾從主題、藝術呈現與視覺、音樂等角度切入,賞析作品,「電影透過精細與緩慢步調,回應人生到最後歲月,還能堅持、追求的是什麼?」,他說:「看完後很像喝了一碗心靈雞湯,每個人都能從生命體驗中,有對號入座的感動。」

跨國界作品

提升多元性

接著選映兩屆「三好微電影國際創作競賽」冠、亞軍作品,包括《Link(相連)》、《The Small Change(零錢)》、《我是父親的腳踏車》、《亭仔腳》、《兒子再見》等,創作者來自澳洲、美國、馬來西亞、台灣等國家地區,每段小品故事都發人深省,緊扣三好精神。

吳志揚分別頒發感謝狀給出席的《我是父親的腳踏車》、《亭仔腳》、《兒子再見》導演許芮芬、張乃容、練健輝。「影像是最好傳遞思想的媒介!」吳志揚表示,看到很多三好微電影掀起風潮,盼更多導演能把星雲大師的三好理念充分發揮。在藍祖蔚的引導講評下,三位導演也分享創作的理念與甘苦談,由於三部作品都圍繞親情,被藍祖蔚稱為「親情三部曲」。

第二屆冠軍為動畫《我是父親的腳踏車》,導演許芮芬表示,主軸以「抓住和鬆手」闡述「捨不得與捨得」的心境,並用父子間的腳踏車作為串連;動畫《亭仔腳》導演張乃容以長大後的自己為主角,從在台北感受到的困惑無助,回想到與母親和土地的連結。

《兒子再見》反映器官捐贈議題,導演為馬來西亞籍的練健輝,他直言這部電影是獻給多年前車禍過世的姐姐,「想以母親的角色呈現孩子離世的傷痛與不捨」。

第三屆「三好微電影國際創作競賽」徵選主題為《可不可/肯不肯YES or NO》,網路徵件即日起至六月三十日截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