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楓葉紛紛轉紅。科學家的報告顯示,葉綠素因氣溫下降而分解,使得葉子裡其他色素顯露出來。自古以來,這種大自然的現象卻迷惑詩人的眼睛,觸動他們的心靈,帶來創作靈感。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杜牧的〈山行〉,是許多人看到豔紅楓葉之際,聯想的名詩。
詩人描寫自己登山所見的遠景,風光迷人;被詩人描寫為比二月花更紅的楓葉,可說是詩人在遊山玩水的當兒,留下當時美景的絕佳寫照。
以顏色鮮豔的楓葉入詩,為詩作帶來另一番風味。歐陽修曾作〈寄題沙溪寶錫院〉一詩描寫家鄉永豐釣源古村,其中讚道:「為愛江西物物佳,作詩嘗向北人誇。青林霜日換楓葉,白水秋風吹稻花……」可說以文字美化了小村的尋常景色。
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向來被人評為以文字描寫音樂的上上之作。全詩極長,一開始就寫:「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詩人為朋友送別,以描寫四周環境,來渲染當時落寞蕭瑟、悲傷惻然的氣氛。楓葉雖一樣落下,但卻因作者心境的分別,跟其他純粹描寫風景的詩歌為讀者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
〈夜泊牛渚懷古〉,是李白的作品:「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大詩人在牛渚(採石磯)欣賞月夜,緬懷古人(即東晉時曾鎮此地的鎮西將軍謝尚)。末句寫「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詩人此時在旅途之中,那些紛紛落下的楓葉,就如匆匆的光陰,讓詩人看來感到無限惆悵。
紅色的楓葉雖不語,卻以顏色提醒人們秋天已到。看在俗人眼中,那只不過是季節的轉換;心情感性又敏感的詩人,竟可將之化成佳句,賦予感情,真乃後世為古典文化著迷的讀者在欣賞美麗的楓葉之外,又一眼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