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話亭式微 日本電信公司出妙招

 |2021.03.16
2548觀看次
字級
公共電話式微,日本電信公司想出讓公共電話有WIFI服務、手機充電,希望公共電話亭「轉型」,繼續存在。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報導】以前在外頭想打電話,就得使用「公共電話亭」,時代的變遷,現在人人都有手機,讓公共電話逐漸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據統計,日本約有近80%小學生沒用過公共電話,日本電信公司想出讓公共電話有WIFI服務,或手機充電,希望公共電話亭「轉型」,繼續存在。

圖/unsplash


根據日本媒體「讀賣新聞」報導,過去公共電話在日本隨處可見,在達數量高峰的1984年,全日本約有高達93萬台公共電話。然而因為手機的普及,公共電話的數量逐年減少,到2020年3月時,只剩下15萬台。更有百分之77的小學生從來沒有使用過公共電話。

報導指出,公共電話分為設立在街區中,以及設置在車站、醫院等公眾場合的兩種。後者在如今幾乎已被裁撤,前者也有考慮削減數量的意見出現。熟悉電信通訊的山田肇教授認為:平衡使用者與經濟效率去做考量,將公共電話裁撤至最低限度數量,是無可奈何之事。就算公共電話能在災害中派上用場,但現實層面考量下,確實難以擴充公用線路。

圖/unsplash

為了維持公共電話的使用率,日本電信電話(NTT)也嘗試「轉型」,例如讓公共電話亭提供手機充電的功能,並且將東京都內約600台公共電話設為免費wifi的據點等等,就是想找出適合現代社會的生存方式。

然而即使如此,仍有需要依靠公共電話生活的人們存在。例如四國高知縣的土佐清水市,就有聚落因為人口高齡化,許多老人沒有手機,加上環境電波訊號不佳,於是在居民要求下在2018年設置了公共電話。福島市的也有社福相關機構,設置簡易公共電話,提供機構住戶利用。

另外像是在日本311大地震時,業者就開放公共電話免費撥打,讓許多生還的災民聯絡親友。防災行政的專家永田尚三教授認為,公共電話帶有公有財產的性質,每當災害發生後,都有許多民眾使用公共電話報平安,因此最好在各個避難場所及便利商店都設置,並與民間力量結合,讓公共電話繼續存留下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