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政府和海洋委員會合作,去年在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放流51顆硨磲貝,經過1年的復育,目前存活率高達9成。圖/台東縣政府農業處提供
日前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志工進行調查發現,放流51顆硨磲貝有47顆存活,且大小也有到30幾公分,讓志工們及縣府相當振奮。圖/台東縣政府農業處提供
【本報台東訊】台東縣政府和海洋委員會合作,去年在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放流51顆硨磲貝,經過1年的復育,目前存活47顆,存活率高達9成。縣府農業處長許家豪說,今年將持續放流更多硨磲貝。
許家豪說,台灣目前有在復育硨磲貝的就是澎湖水試所,去年有委託他們來協助台東,做一些岸邊硨磲貝的放流,
今年會再和海洋委員會合作,放流更多硨磲貝,逐漸恢復族群數量後,提升漁業資源觀光價值。
「硨磲貝」被列為國際華盛頓公約保育物種,國內尚未列入保育,因此人為採捕造成數量減少,台灣目前除澎湖縣已進行復育,台東縣也開始進行復育,復育地區包括綠島及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等兩處。
去年在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放流51顆硨磲貝,經過1年的復育,日前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志工進行調查發現,目前有47顆存活,存活率高達9成,且大小也有到30幾公分,讓志工們及縣府相當振奮。
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志工陳世岳說,他們每天都在硨磲貝生長的礁石區巡邏,並且記錄生長狀況,硨磲貝已適應當地的礁石環境,存活47顆,再加上原生11顆硨磲貝,今年夏天有機會順利看到硨磲貝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