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改革 吸引大學生搶修

 |2021.03.08
70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歐美大學逐步提高通識教育比重,培養學生「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但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表示,教育部近年卻取消通識評鑑,降低通識教育在校內重要性,頂尖大學也只有不到五名行政人力推動;不少學生也認為專業科目才是「有用的課」,將通識課視為「混」學分,通識教育學會呼籲政府和各校正視通識教育重要性。

近年陸續有大學改革通識課程,比如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前年升格為「西灣學院」,院長蔡敦浩說,西灣學院將服務學習設為必選課程,有教師帶學生投入偏鄉較育,在社會各角落實踐所學。蔡敦浩說,歐美許多大學都已成立以校名為學院的學院,如哈佛大學設「哈佛學院」,推動通識課來培養通才。史丹福大學更提出二○三○年願景,載明大學教育應協助學生探索人生方向,進而學習專業,並將專業與社會做連結。

成功大學教務長王育民說,成大安排校內跨領域學院「第十學院(College X)」增設「能力型」課程,採問題導向式的教育,做為學生通識課程選項之一。改革目的是增加學生培養跨領域知識誘因,比如有學生想創業,他可自行組織課程,修課來養成溝通敘事、設計思考、同理心等成大重視的能力。

台灣其實也不乏「熱門」的通識課程。台大共同教育中心兼任教授、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傅皓政開設的通識課程「邏輯」最後歡迎,一度在加退選期間吸引近二五○人登記搶修。一名曾修過課的學生表示,這門課開課前,許多學生就寫信,盼用邏輯說服老師讓他加選。傅皓政把看似難懂的邏輯,講得讓人捧腹大笑,整門課「不太涼」、「不營養」,不過專心上課、複習仍能拿高分,又能學到新事物。

台大地質系助理教授朱美妃的「地質調查導論」也在加退選首日吸引逾兩百人搶課。「地質調查導論」教室不在台大,朱美妃這學期預計帶學生到東北海岸、花東縱谷、太魯閣國家公園考察,透過長達四天的野外課程,讓學生了解台灣土地的地質知識。曾修過此課的畢業生表示,這門課「寓教於樂」,雖要上山、下海,但能在旅途中認識台灣,還能結交朋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