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 生活中體會佛法才有禪、悟

 |2021.02.24
2693觀看次
字級
禪,並不是禪宗所獨有,也不是佛教的專利品;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人類共有的寶藏。圖/unsplash

影片來源:Youtube/ibpsradio/定學--禪定與開悟

文/星雲大師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佛教的世紀,更是禪學的世紀。禪,並不是禪宗所獨有,也不是佛教的專利品;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人類共有的寶藏。當初佛陀在 靈山會上拈花示眾,他把禪法傳給了大迦葉,但把禪心交給了每一個眾生。禪,就像太陽的熱能一樣,只要有心,到處都有自己的熱能。

其實,禪門裡的歷代祖師參禪,都不求成佛,只求開悟。因為成佛不是「求」得的,而是要「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經過長時的修行,一旦福慧具足,自然 圓成佛道。因此,坐禪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禪定的功夫落實在生活上,要從日常的行住坐臥、出坡作務中體會佛法,才會有禪,否則離開了生活,固然沒有禪,離開了作務,更無法深入禪心。

古來很多修道證悟的高僧大德,他們開悟的方法可說千奇百樣,其中有的禪師看到花開花落而豁然有悟,有的禪師聽到泉流蛙鳴而開悟,有的禪師打破了杯盤碗碟而開悟。

圖/unsplash

此外,也有禪師看到自然界更迭興衰的現象而開悟。譬如:靈雲志勤禪師看到桃花落地而開悟,並且做了一首詩偈來表達他的心境:「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 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古代的一位比丘尼到各地遍參之後,回來見到庭院的梅花,終於開悟,說道:「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悟是一種親證的體會,悟者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胡亂猜度的,沒有禪悟的體證功夫,隨意模仿禪者的言行,有時候反而會畫虎類犬,貽笑大方。

圖/unsplash

有一個年輕人在打坐,看到老禪師走過來卻不起身問訊,禪師就數落他:「你這個年輕人,看到老人家來了,怎麼不站起來迎接呢?真是不懂禮貌!」

年輕人學禪的口氣說:「我坐著迎接你,就是站著迎接你!」

禪師一聽,上前打了年輕人一個耳光,年輕人憤憤的說:「你怎麼打我!」

禪師笑道:「我打你耳光,就是不打你耳光!」

禪不是世智辯聰,禪更不是裝模作樣,禪悟之後的智慧是自然的流露,不是忖臆倣效所能得到的。

溫州淨居寺玄機比丘尼到大日山參訪雪峰禪師,禪師問:「從哪裡來?」

圖/unsplash

「大日山來。」

「日出也未?」意思是說,你開悟了沒有?

玄機回答:「如果太陽出來了,就融卻了雪峰。」意思說,如果我開悟了,哪裡還有你雪峰呢?哪裡還要來問你呢?

雪峰聽了,覺得他雖沒有開悟,倒也有一點道理。於是再問:「你叫什麼名字啊?」

「我叫玄機。」

「日織幾何?」意思是說,你每日如何修行用功?

玄機回答:「一絲不掛。」意思已經解脫盡淨。

談過話以後,玄機就要走了。走到門口的時候,雪峰在後面叫著:「喂!你的袈裟拖在地上了!」

玄機一聽袈裟拖在地上,趕快回頭一看。雪峰大笑說:「好一個一絲不掛啊!」意思是說,「一絲不掛」看來也只是口頭禪,你並非真有那麼高遠的境界。

圖/unsplash

所以禪悟和知識是不一樣的,經過禪悟體證的智慧,不同於一般的知識。平常有人打我們一下,「哎喲!好痛喔!」肚子餓了,「啊!好餓哦!」知道痛、知道 餓,這是知覺上的一種明白,雖然不是悟,但畢竟也是一種明白。日常生活裡,我們感覺到快樂、悲傷,能辨別好事、壞事,瞭解善的、惡的,這種分辨、知道,雖 不是覺悟,總也是體會。

圖/張睿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