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市場快速成長,電支儲值及支付款項規模也愈滾愈大,金管會研擬鬆綁資金投資三大限制,提高資金運用效益。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電子支付市場快速成長,電支儲值及支付款項規模也愈滾愈大,金管會研擬鬆綁資金投資三大限制,包括擴大可運用的資金範圍,現行儲值餘額外再增納支付款項餘額,並放寬投資標的,及拉高資金投資上限比率,以提高資金運用效益。
資金運用收益若增加,未來也有機會回饋給電支機構的使用者。
根據金管會資料,去年電子支付業務全面成長,使用者人數大增七成,去年十二月儲值金額、交易金額、轉帳金額,都來到歷年新高。到去年底止,電支機構累積的儲值及支付款項餘額,合計有三十六點六億元,比前年暴增一倍,隨著電支業務成長,這筆資金也將快速累積。
條例預計7月上路
知情官員表示,新的電子支付機構條例通過後,金管會正積極研訂相關子法,預計七月一日上路,配合這次子法訂定,也將放寬電支機構儲值款項相關資金運用限制。
包括第一,擴大資金運用的範圍。原本規定,只有儲值款項餘額,可作投資運用,包括銀行存款、購買政府債券、購買國庫券或銀行可轉讓定期存單,購買經主管機關核准的其他金融商品,大部分都是低風險的投資。
配合新通過的條例,將新增支付款項餘額,也可作投資運用。換言之,目前只有儲值餘額可作運用,以後包括儲值及支付款項餘額都可作投資運用。
官員表示,電支的使用者儲值一筆金額後,陸續消費使用,但會有餘額;而買家透過電支購物,支付款項給賣家時,賣家可能不會立即把錢領走,也會有餘額。
以去年底資料來看,儲值餘額有十點三億元、支付款項餘額則有二十六點三億元。
第二,提高資金投資上限比率。目前儲值餘額可投資運用的上限是百分之六十,未來考慮提高。
一半收益回饋用戶
第三,放寬投資標的。官員表示,這次投資限制的研議放寬,除了上限外,也包括投資標的,例如跟電支業務有關的投資,像商家POS機器等,有助業務拓展,在安全前提下也許可考慮放寬。
相關投資限制放寬後,有助提升資金運用效益,增加電支機構收益,因依規定,資金運用收益的百分之五十,應作為回饋使用者或其他主管機關規定用途使用,使用者也相對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