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二○二五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銀髮族最近不去醫院拿藥,或到鄰居家串門子,改去健身房報到學重訓;年輕人追求胸肌、八塊肌,長輩則盼藉重量訓練,改善身體疼痛、揮別弱殘形象、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台灣二○一八年進入高齡社會,二○二○年人口更首度負成長,人口結構加速老化;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從二○一八年就試辦健康促進班,去年起更試辦一年的「銀髮健身俱樂部」,收治五十歲以上健康、亞健康及衰弱民眾,在特定的公園由專業人員進行肌力、肌耐力、心肺功能訓練。
投入健身房產業十餘年的程之川發現,以前認為人老了需要休息,健身房客源以年輕人為主;近年運動醫學和老人健身風氣逐漸興起,許多教練也開始有「高年級訓練者」;以他經營的健身房為例,每月來客數約有一半是老年人。
健身房教練黃奕盛曾先後教導二十餘名老人健身,最高齡者達九十二歲;他表示,教導老年人健身時,會採用台語,或較幽默、有趣的口吻教學;由於許多長輩有身體疼痛,起初可能有「運動反抗期」,他說,會先讓學員採平時生活中用到的姿勢,再循序漸進,當訓練表現變好、生活品質也改善後,長輩就能在健身中找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