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以色列之一 閱讀以色列 文與圖/陳維滄 |2021.02.11 語音朗讀 30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耶路撒冷的古城區堪稱旅客參訪的焦點,其中包括聖墓教堂。圖/陳維滄耶路撒冷的古城區有世界3大宗教聖地,回教的圓頂清真寺是其一。圖/陳維滄有許多人會圍在聖墓教堂大殿內的「塗膏禮之石」四周,雙手撫按膜拜。圖/陳維滄哭牆(西牆),是猶太教最神聖的聖地之一,每天上百成千的猶太人列隊佇立在哭牆向耶和華祈禱。圖/陳維滄 前年(2019)年初,接獲旅行社通知,3月間有一場以色列朝聖之旅,我在心動之餘又有些猶豫,因為這個戰火頻繁的國度安全堪虞,猶太教與伊斯蘭教水火不容,豈能和平共存?長期以來,我對猶太人存有刻板印象,覺得猶太人無論何時何地把賺錢奉為圭臬;經過旅讀以色列,我發現他們更大的強項是「引領智慧」。緣起:跨宗教的朝聖之旅我在《人間福報》讀到一則緬懷「以色列的良知──奧茲」的報導,這位出生於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文學巨擘阿摩司・奧茲(Amos Oz, 1939-2018)生前長年為以巴和平進程發聲,他的主張:「讓步,對一個國家和民族同樣重要,特別對猶太民族而言。」這則報導激起了我對猶太民族的好奇心。同年2月,我參觀台北國際書展,購買了香港蔡錦圖博士的2本著作,一本是《跟隨保羅的腳蹤行──土耳其、希臘和塞浦路斯心靈之旅》,另一本則是《以色列心靈之旅──跟隨耶穌的腳蹤行》,作者將閱讀聖經與旅行結合,思考如何在生命的歲月中跟隨耶穌的腳蹤行,翻轉了我對以色列的刻板印象。我向來孺慕千年文明古國的文化,渴望一窺世界文化遺產背後的神祕面紗,在走訪過的文明古國中,我特別欣賞信奉伊斯蘭教的孟加拉,以及東正教的衣索匹亞,那裡民風純樸,人民安貧樂道,他們的良善與美麗給我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唯獨尚未走訪過猶太教國家。於是,我抱著一探究竟的心情,決定跟隨旅行團展開為期15天的跟隨耶穌腳蹤的心靈之旅。耶路撒冷 心靈朝聖之旅 剛抵達以色列的第一印象就令我大感意外,從約旦入境以色列的邊境海關程序非常便捷,前後不到15分鐘就完成通關,由此可見,以色列行政管理極有效率。以色列有許多值得參觀的景點,例如聖城耶路撒冷、死海漂浮體驗,都是不容錯過的熱門首選。耶路撒冷的古城區堪稱旅客參訪的焦點,古城區有世界3大宗教聖地︰猶太教的西牆(哭牆)、基督教的聖墓教堂以及回教的圓頂清真寺。僅此3處,到此一遊,就值回票價,特別是對基督徒而言更意義非凡。苦路與哭牆都是到耶路撒冷朝聖的必經之地。耶穌生前為世人贖罪受死所走的最後一段「苦路」(Via Dolorosa),從獅子門到聖墓教堂,全程大約600公尺,而今大多是巷弄和坡道,沿途有14個地方是耶穌從受審到受難的重要標記,稱為苦路14處(站):第1處:彼拉多宣判耶穌死刑的地方;第2處:耶穌揹起十字重架走向刑場;第3處:耶穌因揹著十字架太重而跌倒;第4處:耶穌遇見母親瑪利亞;第5處:西蒙替耶穌揹十字架;第6處:少女Veronica為耶穌擦拭汗水;第7處:耶穌出城再次跌倒;第8處:耶穌安慰婦女不要哀哭;第9處:耶穌上山3次跌倒;第10處:耶穌刑前被剝去衣服;第11處: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第12處: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左右有2名盜犯;第13處:耶穌的聖屍被卸下,停放在「塗膏禮之石」上;第14處:耶穌的聖屍安葬的墓穴。我們一行人踏上苦路,沿路有基督徒揹著十字架行腳朝聖,體驗耶穌受難的苦旅,直到苦路的終站──聖墓教堂,這座教堂位在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的刑場遺址,也是聖墓的所在地,苦路的第10處到第14處都在聖墓教堂的範圍內。聖墓教堂大殿內的壁畫和雕塑,果然讓人驚歎,可以拍攝到許多令人動容的細膩影像:有些人在壁畫前頷首默想;更多人圍在「塗膏禮之石」的四周,雙手撫按膜拜,據信可以領受屬天的祝福,注滿靈性的能量;還有人在耶穌聖像前含淚跪禱,敬虔之心溢於言表……由於導遊催促,只得意猶未盡地離去。走出大門,補拍幾張藍色圓頂的宏偉教堂。在走回酒店的途中,導遊補充說:這所教堂,是由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在第4世紀所建造,最吸睛的是耶穌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壁畫,以及瑪利亞及其他人哀哭的壁畫。耶路撒冷老城區的另一個宗教朝聖地,哭牆(西牆),則是猶太教最神聖的聖地之一,因為猶太教的聖殿2次被毀,只剩下這面牆,每天上百成千的猶太人列隊佇立在哭牆向耶和華祈禱。而哭牆後方的磐石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寂靜無聲地聳立在聖殿山上。幾經歷史更迭和戰火摧殘,2大古老宗教的聖地和聖所得以永續並存,真的難能可貴。猶太人 諾貝爾獎的大贏家以色列於1948年5月14日建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以猶太人為主體的民族國家。猶太人憑藉聰明才智,在各領域創造舉世矚目的成就,當然不局限於以色列,因為猶太民族散居在世界各國,包括「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量子物理的奠基人之一的尼爾斯.波爾、「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航空航天時代的科學奇才」馮.卡門、歷史上最偉大的10位物理學家之一的理查德.費曼,還有「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在社會科學領域,幾位思想大師:馬克思、韋伯、涂爾幹,也都是猶太裔。至少有201位猶太人,或具有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猶太血統的人士,曾獲得諾貝爾獎,占了從1901年到2017年諾貝爾獎得獎者總數的23%。愛讀書 常思考 樂發問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世界上讀書風氣最盛的國家,就是以色列。平均每人每年閱讀64本書,而大約80%的人口平均閱讀的書籍更高達68本。以台灣作為對照,根據台灣聯合報系的報導,2018年台灣民眾閱讀行為調查,有超過40%受訪者表示,一整年沒看過一本書。更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在教育制度的設計:鼓勵學生思考、發問、辯論,激發學童找出真正的興趣所在,並全力以赴。在以色列,從家庭、幼稚園、中小學、大學到當兵,都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孩童在開放、自由的環境長大,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勇於挑戰真理,促使這個只有850萬人的小國,在20年內誕生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懷疑思辨 2個猶太人有3個腦袋以色列人普遍認為,沒有教育就沒有未來。其實,以色列中小學生在許多國際競賽的表現並不出色,但是,為什麼他們長大後,「突然」變聰明了呢?必須先了解它的文化。在以色列的家庭,小孩放學回家,媽媽問的第一句話並不是「你今天學到什麼?」、「考了幾分?」而是「你今天在學校,問了老師什麼問題?」不斷提出問題,挑戰真理,鼓勵學生發問,保持好奇心,富有懷疑的精神,是以色列教育的一大特色。佛教禪宗的歷代祖師教化弟子時,常透過問答的啟發,來指引弟子:「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詩云:「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問、問。」無一不是在強調發問的重要。教育創造的新世代此外,藏傳佛學教育的辯經,和猶太人的教育傳統有異曲同工之妙。辯經源自於印度五明學(注1)的因明學,類似西方的理則學和語意學,加上肢體語言的加強。對於肩負傳道授業解惑的仁波切或堪布,要求具備善講、雄辯及著書等3項條件,因此,在藏傳佛學院的教育課程中,辯經成了喇嘛們重要的一門功課,以鍛鍊辯才無礙。東方人一般習慣於填鴨式教育,不鼓勵孩子發問,在這樣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失去了思辨能力與創造能力,人云亦云,遑論身負改變世界的使命感?旅讀以色列,我個人深深覺得即使是宗教信仰,除了包容,最重要的是智慧,印證《大度智論》所強調的「五度如盲,般若為導。」有智慧的讀者,相信您也獲得了許多的啟發。想知道旅遊以色列的頭號招牌死海漂浮,請待下回分解!注1: 五明,是古印度的學術分類,指5種學藝:(1)聲明:語言學、訓詁學;(2)工巧明:工藝、技術、算曆學;(3)醫方明:醫學、藥學、咒法學;(4)因明:論理學、辯論術;(5)內明:專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學,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學。 前一篇文章 【海闊天空】 居遊.慢活 宜蘭冬山經典小鎮 下一篇文章 【印象旅人】 素樸賞芒花 學編織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印象旅人】懷念震災前花蓮願之旅【海闊天空】春天的約會 老眷村變身最美聚落【海闊天空】穿越疫情 日本追櫻感觸多 【印象旅人】嘉義祕境 春花燦爛【海闊天空】祈福之旅 走一段大甲媽祖遶境 作者其他文章【伊朗系列之4】 梅滿德──被上帝遺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