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文化】除夕守歲話新年

文/胡槐興 |2021.02.10
1492觀看次
字級

文/胡槐興

農曆十二月三十日,為月窮歲盡之日。年終之時,要去舊迎新喜慶新年,也要驅除惡鬼永保平安,所以叫「除夕」。

宋人《夢粱錄》記載:除夕之夜,士庶之家,不論貧富,達旦不眠,圍爐團坐,酌酒歡唱,敘舊話新,通宵達旦,暢談美好的願望,寄希望於新的一年,謂之「守歲」。封建時代,帝皇宮廷,除夕守歲除了大排宴席,燃檀香放煙火,極盡豪華奢侈之外,御用文人、宮廷詞臣都要在皇帝面前作詩獻賦,歌頌昇平。杜審言的〈守歲侍宴應制〉記載:「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孫捧御筵。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庭燈燭上薰天。彈絃秦節梅風入,對局探鉤柏酒傳。欲向正元歌萬壽,暫留歡賞寄春前。」道盡歌舞昇平,歌頌君王聖明。

一般百姓的除夕守歲,最重視闔家團聚。《華陽國志》記載,「王文長為汪原縣令,將在監囚犯放回家守歲過年,年後全部自動回監,無一逃逸。」無論在家團聚,漂泊在外,或喜或憂,或樂或愁,除夕守歲無非是檢討過去得失,盼來年奮發進取。而多愁善感的詩人雅士,則有不同的感受和表達。

中唐詩人賈島一生仕途失意,窮愁潦倒,愛詩如命,文學上有「郊(孟郊)寒島(賈島)瘦」之說。

每年除夕守歲時,賈島必取一年所作之詩置於桌上,以酒肉為祭,焚香再拜,念詞祝禱:「此余終年之所作也。」祭畢舉杯痛飲,長歌度歲。

唐憲宗的宰相斐度為唐朝累立功勛,生擒吳元濟,穩定唐朝江山。每到年終除夕守歲,一夜長坐爐前,竟夕嗟嘆,迄曉不寢數次添火,曾詠詩明志:「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愁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

中唐後期,李德裕貶官嶺南,除夕守歲時,北望長安,失意傷感,寫下〈嶺外守歲〉詩:「冬逐更籌盡,春隨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鬢兩年催。」期盼一夜分寒暖,冬盡春快來,早日回家鄉。

白居易的〈客中守歲〉:「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道盡思親思鄉之痛。

除夕守歲,現在叫「跨年」,社會繁榮,生活富裕,跨年時大家都會準備豐富的娛樂活動。除了闔家團聚,觀賞電視的「跨年」晚會,無論在家在外,由於視訊普及,打開電腦手機,利用視訊,天涯若比鄰,就能面對面互訴衷情,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過去,籌畫美好的未來。

五更分二年,一夜連兩歲。過了除夕,大家都長了一歲。因此除夕守歲,每個人都抱著愉快的心情,跨過舊年,迎接新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