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房市升溫、房價居高不下,民眾買房當然要計較有無虛坪,有不少民眾質疑房子坪數被灌水,讓建案「公設比」過高問題再受關注。內政部開始研究如何降低虛坪,將先從「車道面積」試刀,要減少「沒買停車位者」分配到不合理的地下室公設,預計下半年推動。
先前瓏山林建設在大台北地區的不少建案,就因在預售屋買賣契約中,並未揭露「車道」屬於公共設施的資訊,直到交屋時才把車道面積分給住戶,並要求補交價款,讓沒購買停車位的住戶也要多付錢買公設,後經住戶檢舉,被公平交易委員會裁罰逾千萬元。
內政部營建署長吳欣修認為,地下室兼具防空避難與停車空間,現行多數建商的作法,是扣除所有停車位後,剩下的車道公設面積由全體住戶分擔,但依「使用者付費」原則,買車位的人,要多負擔一些車道面積公設。
另外,為檢視國內囤房問題,財政部近日公布去年房屋稅籍全國歸戶統計,全國「有殼族」共約804萬人,其中持有4戶以上的大戶有近301.9萬人,年增約1.1%,增速高於3戶以下的持有戶,未來將每年公布房屋稅稅籍個人、家戶全國歸戶情形。
與前1年比較,去年共31.9萬人手中持有4戶以上房產,較2018年的31.5萬人,成長了4千人左右,年增1.1%;而持有3戶以下的民眾也同步呈現成長,但年增率約0.6%,增速不及囤房大戶。至於囤房大戶是否有炒作情形,仍需要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