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 從夢想騎士,看見世界的友善

文/賴雷娜 |2021.01.31
1302觀看次
字級
我們的便車,推土機。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挑戰前的團隊建立和共識守則。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作者簡介 賴雷娜 是一名社工、輔導、教練,也是薩提爾家族治療實踐者。現於全國各地演講,帶領自我探索與成長、創傷療癒之工作坊。 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文/賴雷娜

我一直在移動,一直在面對自己,一直在接觸未知。世界就在我的眼前,我暫時放棄所有遮蔽,迎面向它走去。

二○一○年九月九日,我辭掉社工的工作,早上九點整,台中市政府前,頂著來到早秋還依然炙熱的大太陽,夢想騎士出發了。

目標挑戰九十九天零元環島單車旅行,全程不使用任何貨幣,一路上所有食宿都必須藉由金錢以外的方式換取,目標是希望藉由非金錢的方式旅行,鼓勵失親的青少年們大膽作夢。

從計畫發想到逐一實行;設計商品到上街募款;籌措裝備到出發前一夜的焦慮不安;由原先以為會有一起上路的夥伴,到最後即使獨自一人,依然堅持踏上腳踏車;在尚未正式踏上旅程以前,前置作業的各種顛簸或質疑就已經讓我備感不安。

正式踏上旅程的那一天夜裡,又立刻迎來天氣驟變、大雨直下。

這就是夢想騎士最初的模樣:有些人支持,有些人關心,但大部分人都不看好這件事,最常聽到的聲音莫過於:「你一個女生上路很危險,不怕被騙嗎?」

但我知道,如果停在這裡止步不前,就沒有辦法對內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負責,也沒有辦法回應一直隱約蠢動、時不時就跑出來搔首的問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真的只有一種作夢的途徑嗎?沒有錢,就沒有資格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嗎?

於是,我上路了。在期待未來有機會能夠帶領其他人走這趟體驗教育以前,先帶著自己去走一遭。

一路上,我用簡單的文字和影像記錄每天的相遇,有時候不得不一邊單手拿著錄影機,一邊在隨時可能都會有砂石車經過的公路上錄影,有時候直到夜深才到達能夠落腳的地方。

如同早先所預期,詢問是否能夠以勞力或其他方式換取吃飯和住宿時,無數次被直接拒絕了;但更讓我意外的是,常常在挫折到不行、以為當天吃住都沒有著落時,最後總會出現友善的人,願意供我一頓飯、一個地方過一晚,免於流落街頭,有些人甚至是在我開口前便主動給予幫助。

最後,總計住過七十八個陌生人的家,交換過超過二百個故事與心事。我四肢健全,連人帶頭沒有被拖到暗巷,也沒有被綁架,遠比想像中收穫更多,飽滿地完成這趟零元旅行。

透過沿途遇見的溫暖風景,我的心被療癒了。身為諮商師,過去接住生命的方式便是聆聽他們、提出建議,以及協助連結資源,但主要的工作仍然是為出發點相較弱勢的孩子尋找實際金援,一旦他們成年,離開收容所或安置機構,獨自面對這個巨大的社會時,要面對的一切又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件事。

我親身經驗過這些,很明白那會是怎麼樣荒蕪湍急又令人徬徨的景象。

打破腦中的藩籬

走出這些保護結構,那棟能夠給我一份穩定薪水的高樓,是一次翻轉人生的挑戰。到底其他人的家是什麼模樣?到底那些平常接觸不到的都是怎麼樣的人?沒有正常家庭背景,也沒辦法想像自己一躍而上。觸及所謂不屬於自己世界夢想的我,是否也有資格像其他人一樣充滿幻想?抑或我終將複製父母的人生,永遠活在自己不比他人好的自卑陰影,不斷掙扎,沒有機會擁有一份欣喜且滿足的生活?

我知道,如果不打破腦袋裡的藩籬,我將一輩子被隔離在「弱勢」或「異常」的標籤之中。即便穿著體面、談吐自若,內心依然充滿恐懼的風暴。太過清楚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阻隔了我與他人真實接軌的可能,光要處理童年的滿目瘡痍就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要對著可能完全無法理解或背景相異的人揭露自我。

零元旅行、不能花任何一毛錢,因為我不要金錢擋在我與人之間;我不要拿了麵、付了帳就離開;我不要搭了車、刷了卡就下車;我不要租了房子、簽了合約就轉身整理行李。我想要認識這個世界,認識那些每天上下班經過我身邊的人,認識那些看似完全不同、但依然共存在同一個社會的其他生命。

這才是夢想騎士最初的起點:對他人的好奇心,對自己的檢視,以及對世界的告白。當中,最令我驚訝的是,我以為這是一趟必須好好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受傷的旅行,卻被那些最意想不到的人們一路幫助著。

我們都習慣面對複雜的情況或使人失望的情境,習慣看見人為了保護自己或自私而製造傷害,然而當我踏入一間又一間的房子、吃過一頓又一頓的飯、安心睡過一個又一個地方、與一個又一個人真心給予關懷和鼓勵,這些陌生人的真誠和善意一次又一次承接住我的明天。

旅程結束,我帶著剪輯完成的紀錄片,寄到全國一百多間育幼院,也展開了巡迴。但我不是去演講,是去讓孩子們看見——我回來了。

零元旅行沒有壓倒任何人;任何一件你可以想像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在前行的這條路上,陌生人不是我的敵人,社會也不是。

透過抽離開原本熟悉的資源運作方式,脫離舒適圈,摘除各種競爭比較,赤身裸體面對未知,彼此更容易看見對方的內心。回歸到最簡單的本質,僅是以「人」這個身分與他人互動。我們沒有舒適的空間可以藏匿,沒有資本主義的工作系統可以入宿,沒有熟悉已久的團體或關係可以取暖,也沒有消費或電視可以用來逃避。

我一直在移動,一直在面對自己,一直在接觸未知。世界就在我的眼前,我暫時放棄所有遮蔽,迎面向它走去。

夢想騎士的出發,就這麼一路走了下去。

(摘自《我沒有家,但能給孩子一個家》,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賴雷娜

是一名社工、輔導、教練,也是薩提爾家族治療實踐者。現於全國各地演講,帶領自我探索與成長、創傷療癒之工作坊。

因自身遭遇雙親遺棄,罹患重度憂鬱與邊緣性人格,歷經多年流浪,在短暫安置與長期諮商輔導下,用冒險體驗走出困境。

創辦「夢想騎士」和「I-LIFE國際行動協會」,協助脆弱處境之青少年進入社會後,能在荊棘叢生中長出改變的能力,突破生命的日暮途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