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七個月大的男嬰「腸套疊」,連兩家負名望的大型醫院都誤診,因而夭折,病人權益、醫師看病馬虎問題,再度被檢討。
衛生署公布的醫療糾紛鑑定案中,醫師疏忽比率約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但這項鑑定結果僅供法官判決參考,加上法官對醫療糾紛始末、醫學知識都嫌不足,故病患能討回公道的屈指可數,誰來保護病患,成為社會的共同心聲。
國人大多很善良,親朋被「醫死」時大都怪怨自己歹運或住宅風水不好,事實應是民眾醫學常識不足、醫師知識傲慢所造成。
筆者一位有三十餘年交情的好友,二十年前胃部開刀,有一針將胃底與小腸縫在一起,讓他「牽腸掛胃」二十年,每有牽動就痛不欲生,經過不下十次診查才查出,經第二度開刀才解決,他太太要他去告原先開刀的醫師,他說:「算了,只怪自己運氣差。」
所以,衛生署公布的醫事糾紛中醫師疏忽比率,不過是提出仲裁的數字,應有更多自認倒楣病患息事寧人,連檢察官都有「病患永遠最弱勢」的感嘆,政府須制定保障病患的法令,醫界也該自清自律,摒除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