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已啟動抽水機測試送水,石門水庫已能提十二萬噸水給新竹地區,二月初通水後每天可支援二十萬噸水。
圖/自來水公司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台水公司推動桃竹備援管線工程,二十五日完成洗管通水,支援大新竹地區送水量已十二萬噸,預計二月初正式通水後可達二十萬噸標準。桃園市長鄭文燦與新竹市長林智堅昨天到桃園市平鎮淨水廠訪視試通水,鄭文燦表示,北水南送最後一哩路終於完成,林智堅則說,無論是抗旱還是抗疫,都需要團結。
由水利署規畫、台水公司辦理的前瞻基礎建設「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管線總長二十六點三公里,共投入二十七點八億元,二○一九年六月開工,原預定今年三月完工,目前工程已提早完竣,進入試通水階段,之後新竹地區民生水源將來自寶山水庫、寶二水庫、永和山水庫及石門水庫。
鄭文燦表示,板新水廠一天可以從翡翠系統調水八十一萬噸,桃園大湳水廠一天可以從板新水廠調水五十萬噸,如今桃園平鎮水廠一天最高可以供水新竹二十萬噸,「北水南送最後一哩路終於可以完成」。
他也說,水利署目前正在規畫南勢溪引水到石門水庫,如果能夠完成,石門水庫約可增加七千萬噸、約三分之一的貯水量,對於桃竹的供水穩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林智堅表示,大新竹地區匯集眾多科技產業,「一日不可缺水」,大新竹地區一天用水量大約五十三萬到五十六萬噸,但新竹寶山水庫現在蓄水率只剩百分之三十,寶二水庫只剩百分之二十二,桃園石門水庫則還有百分之六十五。
台電台中搶水 環評打回票
新竹地區水情吃緊可望因桃竹備援管線稍獲緩解,但其他地區依舊嚴峻。台中才剛停灌逾二萬公頃創歷年之最,台電又希望旱災期間將士林堰放流量從二點七秒立方公尺降為一點二秒立方公尺,再度衝擊農業用水,但台電未說明啟動及恢復機制,昨環評遭打回票;台電不滿還要再審,當場建議環委重新評估,環團怒轟台電「誇張」,環委也堅持再審,老農心酸「被政府欺負到受不了」。
此案與爭議十一年的大安大甲溪聯合輸水工程息息相關,大安大甲溪案長期遭質疑是為了中科跟農民搶水,去年底通過環評時,中水局承諾士林堰最少流量會保留二點七秒立方公尺,兼顧農業用水及生態保育,農民才勉為其難同意。但環評才通過一個多月,台電就提出變更內容對照表審查,希望降低士林堰下游流量,引發爭議。
「被政府欺負到受不了」,一名老農說,他四十多年來都在當地種田,「從來沒有欠水這種事」,但中科一來、工廠一來政府就不照顧農民,懇求環評委員「不要為了企業沒水喝,就要農民一直犧牲」。
另一名老農也說,本來士林堰保留二點七秒立方公尺流量,還得以勉強灌溉,現在卻一下子要降低流量,根本無法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