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River
圖/River
鍾其家/桃園市振聲中學二年孝班
社會快速發展,訊息大量流通,大家的觀念都在轉變。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不斷地革新,自然就與長者的思惟漸行漸遠——台灣正處於世代間互不了解的情況。近年來,高齡化和少子化成為了新的議題,有愈來愈多的老年人將面對孤獨、病痛,及經濟不甚寬裕的生活,這是銀髮族的新課題。
子女工作忙碌,老友也許不在了,就算偶爾跟年輕人相處,也覺得充滿隔閡;而同時,過高的房價讓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迷茫,於是大家便開始思考:跨世代的共居生活,也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這正是「青銀共居」的理想——通過不同年齡的共居,尋找不同世代共振的方法。
我是由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從彼此相處間,即可感受到價值觀的巨大差異。外公是個極其嚴謹的人,飯桌禮儀,從拿筷子、端碗姿勢、坐姿,及夾菜順序,無一不要求,完美展現用餐的優雅。天氣炎熱時,若只是穿著涼鞋短褲也會被外公念;在他的觀念裡,只要踏出家門就應該要穿著有領子的上衣和西裝褲示人,沒有所謂輕鬆的服飾或隨便輕挑的言行,家居服或翹二郎腿只有在家才會被允許。這是外公對生活的態度,守舊且充滿堅持。
和外公生活,有時我也會想抱怨那些煩瑣的禮節,但其實在他的教育之下,我鮮少有失禮的儀態。我想,這正是青銀共居的意義,它不僅僅是跨世代的交流,也是不同世代生命體的碰撞,是文化、信仰、思想、價值觀等各情況皆異的人相遇時,所激起的生命光亮。青銀共居使我們走出舒適圈,開始去包容、理解,並適應一個與自己大相逕庭的人時,所感受到的人性溫度。
我相信,台灣或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因為多元的碰撞而美麗。青銀共居便是打破年齡而起的方式,它使青絲和華髮交織出美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