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老屋卸妝」 重現昔日風華

 |2021.01.12
1805觀看次
字級
嘉義市文化局老屋卸妝計畫,重現忠孝路32號街屋弧形陽台。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文化局老屋卸妝計畫,整修忠孝路32號街屋。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文化局老屋卸妝計畫,重現忠孝路32號街屋弧形陽台。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文化局老屋卸妝計畫,讓老屋重現昔日風華。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本報嘉義訊】嘉義市文化局首屆「老屋卸妝」計畫共8案通過審核,其中3案位於忠孝路與蘭井街口轉角處,包含忠孝路32號街屋、新陽春中藥房及勝安堂百草舖等,經修繕後不僅再現昔日風采,透過2樓弧形陽台和水平帶狀窗、屋頂黑瓦等建築元素,道出過去「諸羅城」故事。

計畫主持人、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系副教授陳正哲說,以忠孝路32號為首、向左右兩側延伸的連棟兩層樓日式街屋,自1921年興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前身是一座頂級酒家兼旅館,不僅提供旅客住宿,也擁有很棒的後花園和宴會席,當時頗具規模。

陳正哲指出,但忠孝路32號,無論圓窗或弧形陽台經年累月受風吹日曬,造成陽台磁磚黃化斷裂、欄杆和玻璃木門受損嚴重,為如實呈現原有樣貌,請磁磚廠商翻出早期庫存,進行比對,找出尺寸與色澤相近者對切後更換,並保留局部舊磚。

修整門窗玻璃難度較高,須全數拆卸後逐一清潔保養,加上彩色花玻璃早已停產,若破損則以相近色玻璃替代,至建材銀行尋訪相近花色玻璃,以增添完整性,也讓塵封已久的圓窗重見天日。另磨開雨淋板木板底漆後,發現該屋原為藍色,兩側連棟建築則是綠色,推測當時應利用油漆跳色,讓轉角建物頓時成為焦點,引人注目。

同為百年老屋的新陽春中藥房,一樓作為店面使用,二樓則是生活空間,屋頂仍保留日本黑瓦。陳正哲說,有別於水泥瓦,這種由陶土燒製而成的黑瓦,經過高溫窯變,有漂亮光澤,且每塊黑瓦均有差異,一層鋪在大面積的屋頂上時,看起來不但不呆板,反而帶點活潑朝氣。

陳說,勝安堂百草舖是8案中,唯一原貌不存在者。但透過舊照片得知,二樓立面曾以橫拉窗形成長的水平窗帶,這是1930年代現代主義的主要風格,直至7、80年代仍十分常見。這次將技巧性恢復水平帶觀感,把現有屋簷作為基礎,水平線條表現連續帶狀,再以木頭當作隔柵,仿造昔日鐵窗花樣,最後選擇暖亮色系的油漆,呼應一旁佇立上百年的紅毛井古蹟,恰巧也和忠孝路32號的弧形陽台,彼此相望。

文化局表示,這次選定轉角街口、連棟建築、歷史景點及觀光亮點等8處老屋,其屋主有義務於完工後3年,每晚6時30分至9時30分點燈,讓素顏老屋的美,更加容易被看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