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詞探源】 淺論芻狗

文/龔敏迪 |2021.01.11
1867觀看次
字級

文/龔敏迪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芻狗」的解釋,晉人李頤在《莊子集註》裡說得直截了當,他說:「結芻為狗,巫、祝用之。」也就是以芻草為材料,做成的狗形之物,陸德明的《釋文》也引用了這個解釋。「芻狗能立而不能行」,《莊子.天運》說:「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陳設出來之前的芻狗,不僅要認真對待,還有許多裝飾。

《淮南子.齊俗》:「芻狗、土龍之始成,文以青黃,絹以綺繡,纏以朱絲,尸祝袀袨,大夫端冕以送迎之。及其已用之後,則壤土草薊而已,夫有孰貴之。」按照《淮南子》的說法,土龍是用來求雨的,芻狗是用來除疾疫求福的,可是《老子》所說的「芻狗」,並非人為之物,自然之物的「芻狗」,就是芻與狗,芻代表了植物,狗代表了動物,百姓也和芻狗一樣,是自然、自由的人。人為之物才是用來求福的「芻狗」,祭祀中一旦用過,就一文不值了。

王弼註《老子》:「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以「仁」為思想核心的儒家,則與之對立,「無為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的道理不適合儒家,儒家的聖人與老子說的聖人也完全不同。按照老子的說法,就不適合儒家聖人治世的主張,因為如此一來,他們主張的「仁」,就失去了實施的基礎,他們的聖人,以及他們自身存在的價值,也勢必大打折扣。引《淮南子.說山》的解釋:「聖人用物,若用朱絲約芻狗;若為土龍以求雨。芻狗,待之而求福;土龍,待之而得食。」芻狗在被利用之前和利用之後,遭受截然不同的待遇,這能算是「仁」的體現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