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啟用多功能展演廳,邀台灣戲曲學院演出經典京劇「天女散花」。圖/陳宛茜
【本報台北訊】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館,還可以邀讀者看戲!落成近四十年的國家圖書館,將地下一樓的「演講廳」轉型為「劇場」,正式讓原本以演講活動為主的場地,變身為既可演講誦詩,也可舉辦戲劇演出與音樂會的劇場。開幕儀式中邀來台灣戲曲學院學生演出「三岔口」等京劇折子戲,笛鼓聲中演員舞動水袖、跳躍翻騰,觀眾鼓掌叫好,讓人幾乎忘了這裡是圖書館。
擁有5百觀眾席 稱冠全台圖書館劇場
這不是台灣第一個有劇場的圖書館。六年前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落成時,便打造擁有三百席觀眾座位的小劇場;月初甫落成的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也擁有一個兩百席座位的「黑盒子劇場」。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表示,國圖的多功能展演廳擁有五百個觀眾席,是台灣「圖書館劇場」中最大者,也為缺乏中小型劇場的台北提供新的表演場地。
二○○五年,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合作,首開先例在演講廳演出「東坡在路上」等多齣文學劇場,場場爆滿。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向國圖提出將演講廳轉型為劇場的構想,並捐助改建經費。陳怡蓁表示,團隊花了四十五天,在演講廳功能增添舞台布幕、電動吸音幕、舞台懸吊電動桿、精進燈光設計與鋼棚,並讓舞台往前延伸一點五公尺。她表示,此一「多功能展廳」保留原有的演講廳功能,又能舉行各種展演,「希望吸引不進劇場的民眾走入劇場」。
搬演文學戲劇 點燃觀眾文本興趣
為什麼圖書館要打造劇場?曾淑賢表示,隨著新時代閱讀習慣的改變,新世代圖書館不只有藏書功能,還必須提供「聚會交流」空間,劇場可滿足此一功能。以國圖的多功能展演廳為例,未來將以「文學劇場」為主,搬演以中西文學改編的戲劇作品,希望讓觀眾看完戲後點燃對文本的興趣,走出劇場後走入書本世界。她認為,「圖書館中的劇場」有兩種功能,一是讓圖書館讀者走入劇場,一是讓劇場觀眾走進圖書館。
「每一個圖書館都擁有一種祕密武器。」曾淑賢觀察,近年成立的圖書館都不再只是單純的圖書館,擁有藏書以外的「祕密武器」。她舉例,預計兩年後落成的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將提供類似「旅館」的住宿或小睡服務,並大量運用AI等高科技,讓讀者一入館,就可收到AI量身打造的閱讀書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