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學校園近期發生多起不幸事件,台灣大學學生會表示,許多歐美大學為情緒受擾學生設計「學習調整制度」,讓他們有機會臨時請假、延長考試時間,彈性調整課業步調,不致被退學。國內尚無大學設此制,他們將在九日的校務會議提案籲請校方建立相關制度。
不過,專家認為,有更多情緒受擾的學生害怕求援或被人貼標籤,遑論使用學習調整制度,更積極的作法是鼓勵學生定期檢查心理健康狀況,並循專業管道改善。
關注大專院校心輔資源的團隊inclusion團隊表示,英、美等國政府立法規定,學校必須提供措施,讓嚴重情緒困擾學生調整學習步調。具體措施包括容許臨時請假、放寬缺測次數限制、可以延長考試時間或中途休息,以及以錄影方式替代口頭報告等。
台大學生會長楊子昂表示,學生會將建議校方設立「學習調整制度」,由校方與學生代表共同研擬學習調整制度的申請流程與辦法。此外,每個學生的學習調整制度,應由專業學輔專員擬定。經費由校級編列預算,支持增加聘請院級學輔專員以及設立院級心輔室。
諮商心理師、台北健康護理大學教授李玉嬋表示,許多大學已經提供學習調整制度,包括讓學生按身心狀況,放寬缺課超過每學期三分之一周的限制,或開放在家自學。不過制度最怕遇到不求助的學生,頂大學生尤其害怕向人求助、不想讓他人知道自己身心狀況。
文化大學諮商中心主任林玉琪也說,文大提供彈性學習措施,但需要有診斷證明,或者由校內諮商師背書。學生只要有客觀資料證明自己情緒受擾,校方開放調整上課方式,包括放寬缺課、改成線上學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