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農委會推出「台灣豬」標章,原本預估元旦前有一萬五千家餐飲業申請,但最後只有一點一萬家申請。為了衝業績,農委會設定配額,就連與豬肉業管無關的單位如水保局、林務局也不例外,有立委爆料,水保局被要求一人要拉八家,只為衝台灣豬標章的業績。
據了解,農委會所屬各單位都分配到推廣台灣豬標章一定的額度,與豬肉業管相關的畜牧處額度一萬兩千個最高,但與該業務無關的水保局竟也高達三千個,只好努力「跨界行銷」。
國民黨立委許淑華服務處最近收到豬肉攤商詢問,因為有水保局南投分局的公務員請熟識的攤商申請標章,對方因為不確定真偽,轉而向立委服務處詢問。
許淑華說,農委會為了開放萊豬,業績壓力層層往下轉包,轉而變成基層公務員要承擔,據她了解,每個水保局同仁「一人有拉八家」攤商或店家的配額的業績壓力。
時力立委王婉諭也質疑,連林務局都得輔導申請台灣豬標章,她接獲陳情,農委會要求林務局輔導轄區食品業者完成豬標章認證,農委會把不相干單位都推下水,應該讓專業回歸專業。
水保局南投分局副分局長郭瑞民表示,政府的政策,水保局都會幫忙行銷,但同仁沒有「業績」壓力,只是各自找自己認識的肉品店家推廣台灣豬標章。
農委會主祕范美玲直說「誤會」,是以服務的性質請各單位就轄管的店家,有用到台灣豬的就鼓勵申請標章,水保局就社區有採用台灣豬的店家鼓勵申請標章,林務局有森林遊樂區,也請他們就服務的場域去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