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取自教育部樂齡學習網
【本報台北訊】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教育部在大學校院推動「樂齡大學」,一圓高齡者上大學的夢想。近期委託中正大學蒐集全國樂齡學員的故事,編撰31篇「樂齡大學—感人故事集」。收錄退休教師帶罹癌母親一起上課,最後以結業證書送母親「畢業」;也有抗癌大姐從小未能接受教育,在樂齡大學中體驗學習樂趣;老時喪偶,參與樂齡大學課程逐步走出悲傷,故事篇幅短卻溫馨動人。
樂齡大學中,不乏感人故事。小學教師退休的童大姐在參加樂齡大學一年後,起初年近90的媽媽還以為女兒整天出門,是為了出去玩,後來童大姐決定帶著媽媽一起去樂齡大學上課,甚至還買了代步車載媽媽一起上學。
起初童媽媽不適應學習,也不習慣坐著聽課,常常沒辦法持續專注在課堂上。第二學期漸入佳境,不但開始主動發言外,還會跟同學互動、討論課程內容。不過,童大姐媽媽當時已癌症末期,病情持續惡化而病逝。在告別式上,童大姐將結業證書放在媽媽的棺材內,並告訴媽媽:「妳正式畢業了」,希望母親可以保持快樂學習的心情去當天使。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教育部在大學校院推動「樂齡大學」。圖/元智大學提供
另一名陳大姐待人和藹可親,時常關心著身邊的朋友,但相伴一生的伴侶驟然離世,她幾乎陷入崩潰,也一度缺席樂齡大學課程。在課程引導以及學員關心下,逐漸走出傷痛,也在烘焙課找到興趣跟自信,成功轉移注意力,逐漸走出失去老伴的痛苦,再度找回開朗且樂於助人的自己。
其中「抗癌大姐」年輕未能接受教育,因緣際會下得知「不用考試就能入學」的樂齡大學,她也鼓起勇氣報名參加。卻在就讀期間診斷出癌症,她積極接受治療與手術,同學一路鼓勵陪伴她度過痛苦的折磨期。在身體逐漸康復後,積極參與樂齡登山團,成功挑戰合歡山東峰、北峰等。
台灣預計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就有1名65歲以上的長者;根據統計,65歲以上人口在去年11月已達到377萬3764人,占總人口16.02%。國內樂齡需求增,教育部透過全國369所樂齡學習中心、培訓高齡自主帶領人辦理的130個高齡自主學習團體,以及補助大學校院推動的93所樂齡大學,鼓勵國內長者活到老、學到老,並促進社會參與及貢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