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九學年度大專新生註冊率預計於年底前公布,教育部已修法,連兩年註冊率六成不再是學校被列「專案輔導」指標。民眾仍可從公開平台了解各校財務資訊,進而評斷各校辦學狀況。
過去註冊率連續兩年未達六成且學生數少於三千人,是「專案輔導學校」的指標之一,媒體在報導私校退場議題時,也往往以註冊率六成作為「警戒線」或「淹水線」。但大專近年受到少子女化衝擊嚴重,相關條文已修正刪除。
教育部技職司專門委員柯今尉指出,當初會把註冊率列為專輔學校指標,是考量註冊率低會使學校學雜費收入減少,進而影響到財務狀況的「連動效果」,但各界屢有反映,有些學校學生數較少,但董事會一直有在挹注財源,不適合單純以註冊率論斷。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純粹以註冊率、學生人數來評斷學校辦學好壞,不見得準確,有些學校一直是「小而美」,例如宗教團體創辦的學校,雖然學生數不多,但財務健全,辦學也有特色。
尤榮輝也提到,註冊率的數字可以美化,例如透過寄存名額等方式,有些學校甚至會去「買人頭」。與其用註冊率來評斷學校好壞,不如看學校的財務狀況、以及近年是否有重大違法及違規事項,會比較準確。
柯今尉建議,民眾如果想知道學校的辦學狀況,可在教育部「大專校務資訊公開平台」上,查詢各校可用資金增減情形、學雜費收入占總收戶比率、負債占總資產比率等,了解學校財務是否出狀況。
另外,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的《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明訂將公布因財務惡化影響學校運作的「專案輔導學校」名單,但「預警學校」仍不會公布。尤榮輝認為,私校財務是重要資訊,政府須公告充足資訊,讓社會有知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