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台中市一名國小六年級女童是血癌患者,接受治療時念念不忘「何時才可以回學校?」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會到即使孩童罹癌,仍然有上學的想望,因此和市政府合作,在兒癌病房設置了一間專屬的教室,並有老師幫這群罹癌的小孩上課。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巫康熙說,治療兒童癌症二十多年,早期只想讓兒童的癌症治癒,且為了避免因感染而中斷治療,接受治療的孩童都無法繼續學業;但近年,兒癌的治癒率已提升到八成,這些孩童,都非常渴望上學,到校上課也常是他們的夢想之一。
中山附醫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翁德甫說,解決兒童心理的需求和治療疾病一樣的重要,因此為了解決這些病童的上課問題,該院在興建新的兒童癌症病房時,就特別設置了一間教室,讓這些病童接受治療時,也同時可上課。
在醫院和教育局、衛生局和社會局的合作下,推動名為「床邊教學」的計畫,由市政府教育局找專業的老師進入醫院駐點服務,透過醫療體系以及教育體系的合作,提供長期住院的孩子就學,不中斷他們的求學路。
而這些病童平日雖辛苦接受治療,但往往上課的時間還沒到,就戴著口罩和帽子,興奮的來上課,甚至有些孩子還不停的要爸媽快些移動點滴架,想早些到教室來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