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持續升溫 台更乾旱年降雨量減至60% |2020.12.22 語音朗讀 32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桃園一位農民看著已休耕的稻田,希望缺水狀況能獲紓解。圖/胡經周 【本報台北訊】台灣今年未受任何颱風侵襲,雖讓土質脆弱地區的居民鬆一口氣,卻在氣候上帶來缺水的負面效應,進而衝擊稻作收穫和農人生計。專家認為,若全球持續暖化,颱風和降雨恐怕更少。路透社報導,以往台灣每年都會遇到3、4個颱風,但自2010年起,登陸台灣的颱風數量減到平均一年2.5個,今年更是半個多世紀以來首見一個颱風都未登陸的景況。台灣氣象學家賈新興認為,這個趨勢是太平洋和東南亞上方的高層大氣出現高壓帶的結果,這實際上「在台灣周圍築起了保護牆」,把颱風引向北方的日本和韓國。他說,北太平洋西部地區的高壓增加,意味未來的雨季降雨和熱浪會更多、登陸東亞的颱風更少,但關於這方面影響的研究還有限。金門乾旱,林務所利用造林利器水寶盆試驗幼苗生長。圖╱中央社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晃雄說,如果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速度不減緩,「預料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活動將驟減,程度是地球上所有海洋之最」。他說,這意味登陸台灣的颱風可能在本世紀末之前,從以往平均每年3.5個颱風減為一半。對很多住在脆弱地區的台灣居民來說,颱風變少讓他們鬆一口氣,但今年沒有颱風的事實或許也預示了另一項挑戰浮出檯面:缺水。台灣今年創下的另一項氣候相關紀錄是,由於降雨減少到以往平均的20%到60%,台灣遭逢逾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許晃雄的高解析模型顯示,如果全球持續升溫,氣候變遷引起的大氣氣流變化,可能在本世紀末之前帶來更溫暖的冬天和春天,年降雨量減少40%到60%。今年的梅雨季降雨比正常量少,又無颱風,以致供水不足,影響農業生產;賈新興警告,如果情況惡化,將波及工業用水和民生用水。乾旱造成苗栗縣多項農作災損,茶園多枯枝。圖╱中央社竹北稻農田守喜說,稻米需要大量水才能茁壯成熟,今年已經一滴雨都沒了還停止稻作灌溉相當荒謬,「稻子都沒熟,也不會再熟了,只能賣去做飼料」。灌溉用水減少將影響全台稻米收穫量,多數稻農今年仍能收穫,但預期會有很多米的品質較差,價格也將下跌。雖然政府提出補償,但自身也是農人的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黃安調說,小農都被剝削,而需水量大的石化工業、電子工業卻用水無虞。一名種植穀物的農人表示,由於缺水,許多稻田今年都休耕了,這對農民生活有翻天覆地的影響。南部地區面臨嚴重乾旱,曾文水庫趁低水位加速清淤。圖╱中央社 前一篇文章 明起英國航班砍半 英國旅遊史者集中檢疫 下一篇文章 耶誕跨年防疫升級 陳時中:強烈要求戴口罩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3【光影魔術師】碧海藍天的呼喚──戀戀東海岸2025.07.0604【綠手指筆記】療癒系養蘭記2025.07.0605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6【特搜啟示】2025.07.0607【精選書摘】《你就是自己的焦慮處方》 思考無法解決感覺問題2025.07.0608【人間有愛】從居家防疫看人道精神2025.07.0609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2025.07.0610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母公司爭議 街口籲用戶安心M1A2T射靶全中 總統讚:地表最強戰車漢光41號首日 後備旅級動員 演練限制空間戰鬥CPI連3降 外食房租續漲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