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持續升溫 台更乾旱年降雨量減至60% |2020.12.22 語音朗讀 32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桃園一位農民看著已休耕的稻田,希望缺水狀況能獲紓解。圖/胡經周 【本報台北訊】台灣今年未受任何颱風侵襲,雖讓土質脆弱地區的居民鬆一口氣,卻在氣候上帶來缺水的負面效應,進而衝擊稻作收穫和農人生計。專家認為,若全球持續暖化,颱風和降雨恐怕更少。路透社報導,以往台灣每年都會遇到3、4個颱風,但自2010年起,登陸台灣的颱風數量減到平均一年2.5個,今年更是半個多世紀以來首見一個颱風都未登陸的景況。台灣氣象學家賈新興認為,這個趨勢是太平洋和東南亞上方的高層大氣出現高壓帶的結果,這實際上「在台灣周圍築起了保護牆」,把颱風引向北方的日本和韓國。他說,北太平洋西部地區的高壓增加,意味未來的雨季降雨和熱浪會更多、登陸東亞的颱風更少,但關於這方面影響的研究還有限。金門乾旱,林務所利用造林利器水寶盆試驗幼苗生長。圖╱中央社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晃雄說,如果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速度不減緩,「預料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活動將驟減,程度是地球上所有海洋之最」。他說,這意味登陸台灣的颱風可能在本世紀末之前,從以往平均每年3.5個颱風減為一半。對很多住在脆弱地區的台灣居民來說,颱風變少讓他們鬆一口氣,但今年沒有颱風的事實或許也預示了另一項挑戰浮出檯面:缺水。台灣今年創下的另一項氣候相關紀錄是,由於降雨減少到以往平均的20%到60%,台灣遭逢逾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許晃雄的高解析模型顯示,如果全球持續升溫,氣候變遷引起的大氣氣流變化,可能在本世紀末之前帶來更溫暖的冬天和春天,年降雨量減少40%到60%。今年的梅雨季降雨比正常量少,又無颱風,以致供水不足,影響農業生產;賈新興警告,如果情況惡化,將波及工業用水和民生用水。乾旱造成苗栗縣多項農作災損,茶園多枯枝。圖╱中央社竹北稻農田守喜說,稻米需要大量水才能茁壯成熟,今年已經一滴雨都沒了還停止稻作灌溉相當荒謬,「稻子都沒熟,也不會再熟了,只能賣去做飼料」。灌溉用水減少將影響全台稻米收穫量,多數稻農今年仍能收穫,但預期會有很多米的品質較差,價格也將下跌。雖然政府提出補償,但自身也是農人的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黃安調說,小農都被剝削,而需水量大的石化工業、電子工業卻用水無虞。一名種植穀物的農人表示,由於缺水,許多稻田今年都休耕了,這對農民生活有翻天覆地的影響。南部地區面臨嚴重乾旱,曾文水庫趁低水位加速清淤。圖╱中央社 前一篇文章 明起英國航班砍半 英國旅遊史者集中檢疫 下一篇文章 耶誕跨年防疫升級 陳時中:強烈要求戴口罩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2【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3祈福.勝尾寺2025.10.2004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5【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6【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7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8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09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10佛光山新馬寺 為逾2200考生祈福2025.10.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灣光復節 賴紀念古寧頭公務員違規赴陸 明年7月1日開罰美參院外委會通過 友台豪豬4法案防疫破功 非洲豬瘟台中現蹤總統交付APEC代表3任務藍準黨魁鄭麗文 首拜會立院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