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北市今年四月起嚴查外縣市水肥形同拒收,八月更限縮迪化汙水處理廠投放時間,引爆北台灣水肥大戰,桃園及北市水肥業者昨帶領百餘人、四十輛水肥車由桃園市府起,一路北上至北市府、迪化汙水廠及環保署抗議,業者稱「被各地政府欺負得很慘」。
北市今年四月起嚴查外縣市水肥形同拒收,八月更限縮迪化汙水處理廠投放時間,引爆北台灣水肥大戰,桃園水肥業者昨帶領百餘人、四十輛水肥車由桃園市府起,一路北上至北市府、迪化汙水廠及環保署抗議,業者稱「被各地政府欺負得很慘」。
目前雙北、桃園三市,能處理水肥的汙水處理廠僅有北市迪化與桃園龜山汙水廠,新北境內無水肥類汙水處理廠,迪化一天可處理四百五十噸、龜山五十噸,但桃園一天就產出一百二十噸,全投龜山廠還有七十噸缺口,新北日產近四百噸只能往外縣市投放。
新北市環保局發言人孫忠偉表示,目前已規畫兩處水肥投入口,將與當地民意代表協調溝通,盼明年四月可以完工啟用。
「忍無可忍,比照管制!」桃園市水肥清除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顧志祥要求,桃園市府應比照外縣市管制,也要限外縣市水肥進入桃園市處理機構;周姓業者說,外縣市清除處理機構明明有餘裕卻不協助處理,桃園還大方收取外縣市水肥,對桃園的業者不公平。
桃園市環保局一般廢棄物科長梁開忠昨接受陳情書表示,水肥處理是區域性問題,無法限制外縣市進場,至於處理量不足問題,已與水務局攜手擬定短中長方案,待明年生質能中心啟用,可迎刃而解。
桃園水肥業者說,目前全市無法處理的水肥只能暫存,但時間拖久,水肥之亂勢必上演。
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等得處理轄區以外廢棄物,縣市政府不能限制,但公會認為,是因清運業者忍無可忍,才會串連要求桃園市也禁收外縣市廢棄物,盼相關主管機關正視,最上策仍盼區域間合作,才是真正落實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