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星雲獎頒獎 帶動啟迪人心

江俊亮 |2020.12.14
2354觀看次
字級
二○二○「第十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贈獎典禮,昨日於佛光山法寶堂登場。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作家司馬中原(中)獲貢獻獎,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右)贈獎。左為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評審委員會主委李瑞騰。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記者江俊亮高雄報導】二○二○「第十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贈獎典禮,昨日於佛光山法寶堂登場。寫作歲月超過七十載的作家司馬中原(吳延玫)榮獲貢獻獎;今年報導文學參賽者多為素人作家,首獎由馬來西亞作家林殷敏獲獎。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表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自年輕時就熱愛文學,深知文學有帶動思潮、啟迪人心的力量,於是選在建國百年舉辦第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鼓勵全球優秀華文作家參賽。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評審委員會主委李瑞騰表示,他最近寫了一篇探討星雲大師的論文〈無聲息的歌唱〉,發現大師與台灣的文藝界、文學界息息相關,這次獲貢獻獎的作家司馬中原,就經常出現在大師筆下。

文字力量

可傳遞數千年文化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指出,文學的力量可讓讀者廢寢忘食;文字的力量可以將幾千年的文化、智慧、經驗流傳下來;文學對人心的影響非常大,也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感謝大師推廣,希望透過大家的心力,讓社會愈來愈美好。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在典禮中講述〈說唱文學〉。他說,在佛陀時代的教學,就有韻文與散文,後來發展成講一段、唱一段的「說因緣」。

他在現場吟唱了唐朝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將佛教裡的說唱藝術、說唱文學進行脈絡爬梳。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今年共有二十六人獲獎,獲得「貢獻獎」的作家司馬中原,年輕時即愛好文學,在民間有很高的聲望。他曾在電台主持《午夜奇譚》節目,廣播節目中的台詞:「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恐怖喔!」至今仍為聽眾津津樂道。

「創作獎」共有二十三篇作品獲獎,其中長篇歷史小說首獎、二獎從缺,三獎由王楨棟《站在上天這一邊》奪得。

去年獲得短篇歷史小說首獎的張英珉,今年再度以《蝗》獲得短篇歷史小說首獎。二獎、三獎分別由郭昱沂、葉琮銘獲得。張英珉以十七世紀荷蘭時期台灣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蝗害為背景,虛構想像,生動地描寫蝗害期間恐怖駭人的情景。

跨國採訪

寫就報導文學首獎

今年的報導文學首獎,由馬來西亞作家林殷敏《她們承載的重量,請小心輕放》獲得。林殷敏以跨國採訪方式,針對看似無解無奈的議題,提出不同的觀看視角。二獎、三獎分別由蔡仲恕、何來美獲得。

人間禪詩首獎由房靖荃〈蛀牙〉獲得,林真〈古剎外梯田向晚〉獲二獎,杜娟〈在靜寂裡坐著〉獲三獎。

「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由張郅忻、傅正玲二人獲獎。張郅忻《十足先生》以客家名人張釆香家族史與其成長的生命故事;傅正玲《陶庵十賦》,以明清人物張岱為主角、晚明文化為背景,提供人物與大時代互動發展可能與相對挑戰。

逾五百人出席贈獎典禮,包括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監察人慧讓法師及蕭碧霞、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文學星雲獎評議委員封德屏、妙凡法師、覺多法師等各界貴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