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家庭 星雲大師 |2020.12.13 語音朗讀 37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主持人/如常法師 圖/人間社 佛光山菩提眷屬祝福禮。圖/莊佳穎 佛陀紀念館菩提眷屬祝福禮。圖/陳碧雲 文/星雲大師主持人/如常法師一、佛化家庭的生活內容是什麼?1.家中設一佛堂,增長對佛法的信心。2.要有佛書專櫃,開拓智慧寶藏。3.張貼格言法語,時時自我反省。4.早起安排定課,念佛、禪坐、誦經、拜佛,與諸佛賢聖常往來溝通。5.每月幾餐素食,全家約定,以早齋或初一、十五日,或六齋日,培養慈悲護生的觀念。6.家庭有共修的時間,禪坐、念佛、讀經皆可,增進家庭的和諧。7.共同做寺院的護法,長期護持道場,接引他人學佛。8.常用佛法,互相勉勵。佛化家庭的生活內容,凡是合乎佛法正道,能令家庭美滿,眷屬和樂的活動,都可以隨緣隨喜的參與。二、佛化家庭應如何注重親子關係?1.要有信仰的傳承:父母把信仰傳承給下一代,就像薪火相傳,生命得以綿延不斷。信仰,是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因為人世間的金錢終有散盡時,但是有了信仰,則能開發善美的本性,獲得無量的聖財。2.要有佛化的生活:孩子不是父母的討債鬼,而是菩提幼苗、有緣眷屬。不用權威管教孩子,多讚美少責備、多鼓勵少打擊、多說理少命令、多接納少拒絕。3.要有上慈下孝的模範:兒女就像一張白紙,父母的言行是他們學習的模範。因此,不只是一味要求兒女孝順,自己也要對父母供養承順。如是因如是果,慈愛的父母,必然能使兒女感動,親子的關係自然能維持上慈下孝的倫理綱常。4.彼此慚愧感恩:親子之間,常懷慚愧、感恩之心,彼此相互學習,把家庭建設成清淨安樂的道場,彼此互為助道因緣。人的一生,與家庭生活關係密切,家庭是悲慘的地獄或是歡樂的天堂,眷屬是善人聚會或是怨憎相會,端在吾人的一念之間。三、家庭中的成員信仰不同,彼此應當如何相處?同一信仰的家庭最圓滿幸福。但是,如果家庭中有不同信仰的成員,更應該發揮尊重包容的心胸,容許異己的存在,不批評,不非議他人的信仰。自然界的風雨各不相同,但也都能遍灑人間,滋潤成熟萬物;宇宙間的星球各有運轉軌道,也能彼此循環無間,呈現晝夜四季的風貌。面對不同信仰的家庭成員,柔軟慈悲心是融化彼此隔閡的不二法門。多一些讚美的聲音,多一些關懷的溫情,多一些協助的行動,多一些忍耐的智慧。人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藉由尊重包容的平等觀,才能避免困擾和紛爭,不造成家庭情感的傷害,影響和樂的氣氛。四、居家如何過感情生活?1.對父母長輩要恭敬孝養,以盡人倫之情。2.對兄弟姐妹要助其創業,使其生活順利,以盡手足之情。3.對夫妻伴侶要相敬相愛,生活無令缺乏,以克盡夫妻互諒互信之情。4.對年幼子弟要教授禮儀及處世之道,助其達成理想,以盡提攜之情。5.對親人朋友要講求仁義,以盡守望相助之情。此外,居家的感情生活中,除了創造歡樂的氣氛,增進彼此情感的融和,更要以緣起法,昇華淨化彼此的執著,以信仰為居家生活的中心,帶領眷屬,由愛家到愛人,將家庭的小愛,擴大為菩薩清淨的大慈大悲。五、在家信眾應該如何經營錢財?佛教有所謂的「正命」,就是合乎五戒的經濟生活。在人世間,小至個人生活,大至國家的富強,社會的安定,都與經濟的關係密不可分。如何經營錢財?1.將本求利,獲取報酬;2.勤勞節約,積集財利;3.一技之長,開拓事業;4.智慧靈巧,增加財富。這些都是淨財的來源,不犯法不違法,合乎佛陀所教導的正命的經濟生活。錢財要如何分配呢?可分為十等分:六分作為家人生活之用,其餘四分,一分儲蓄,備不時之需;一分作為醫療或娛樂之用;一分幫助親屬或社會福利之用;一分作信仰布施,廣植福田之用。來路正當的錢財不是毒蛇,只要懂得經營分配,錢財也能成為人間的慈航,救人上岸,解除他人的憂悲苦惱。──摘自《星雲大師全集78.佛光教科書9》 前一篇文章 【福慧故事】 以忍為力 下一篇文章 講座看板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人間燈】生命的領悟 【人間佛教行者】許珍蓉 榮獲「2025年女性成就獎」【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創新弘法 打開佛教界大門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