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水情吃緊明年嘉南一期稻作停灌,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已規畫興建三座水庫,分別是台南南化第二水庫、苗栗天花湖水庫及新北雙溪水庫,但須考量環境衝擊、地方意見,蓋水庫「沒有時間表」。而為穩定供給高雄民生及產業用水的高屏溪大泉伏流水工程,已接近完工,明年一月可望供水。
根據水利署規畫,台南南化第二水庫完工後可日供十七萬噸水、苗栗天花湖水庫日供二十六萬噸、新北雙溪水庫日供十二點六萬噸。王藝峰說,有的還在進行地方說明會、送環評、或進行調查,沒有最終定案。
王藝峰說,目前已增高曾文水庫的壩體,加大水庫儲水容量,其餘南化、寶山第二水庫、石門後池、鯉魚潭、西勢、牡丹等六水庫也在規畫中,若全數完工,七水庫一年可增加一點八億噸供水量。
此外,伏流水是河床底下非飽和砂礫石層內所蘊含的水流,也就是儲存在河床下的水源,水量豐富,就像天然地下水庫,通常會在豐水期使用伏流水,水質乾淨又補充快速,枯水期才用水庫的水。
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高雄地區沒有大型蓄水設施,主要水源來自高屏溪攔河堰,每日約供水三百萬噸,但河川流量和降雨量多寡息息相關,不確定因素太高,政府撥用前瞻預算,辦理高屏溪二處伏流水工程。
其中,溪埔伏流水已提早竣工,並在今年一月供水,大泉伏流水工程原訂明年六月完成,目前土建工程主體已完成,進度超前,預計年底可完工,明年春天當高屏溪流量低時,就可上場備援,兩項伏流水工程每日可供給三十萬噸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