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公布報告,台東南迴公路南興段現灘岸寬度僅存約50公尺,面臨海浪侵蝕危機。圖╱尤聰光
【本報台東訊】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公布報告,台東南迴公路南興段現灘岸寬度僅存約50公尺,面臨海浪侵蝕危機,立委劉櫂豪日前要求交通部研擬南迴海浪侵蝕對策。公路總局許鉦漳承諾年底提出南迴公路南興段評估報告。
許鉦漳表示,近年持續在南迴公路嚴重路段包括多良、大竹、南興採取養灘或建置消波塊、人造突提等措施來預防浪襲及減緩海岸流失,對最嚴重的南興路段最快年底將提出評估報告。
運研所與成功大學合作蒐集2005年至2017年資料,顯示多良段是海岸侵蝕的路段,南興段有公路浪襲的問題,灘線已後退10~15公尺。以多良段為例,粗估灘岸寬度剩約50公尺,公路總局目前在邊坡堤石處加放消波塊,以減緩浪襲,儘管該段公路基礎現在雖不致於有危險,仍需長期關注。
劉櫂豪強調,運研所近年都有針對台九線南迴段受海浪影響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公路總局應納入政策考量,不應以「無立即危險」作為考量標準,而是應放寬考量未來50年的公路安全,盡速提出對策方案因應。
南迴公路多良段,只要出現長浪,就常見浪擊公路的情形。圖╱資料照片
長期研究東部海岸線變化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發現,2006年之前的50年間,台東縣海岸退縮100至300公尺,且不斷持續中,加上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南迴公路臨海路段被海浪侵蝕愈來愈嚴重。
每當颱風襲擊東台灣,台東地區常會湧起長浪沖上台9線,被當地居民形容巨浪「好像要把公路吃掉」。運研所港研中心代主任蔡立宏說,浪襲伴隨著沙石等被打上陸地,行車十分危險,颱風季節封閉路段只是治標,長遠要治本,因為浪襲嚴重一點就會沖刷掉路基,造成公路塌陷。
運研所建議,多良段在離開海岸線的地方,五米水深處放置消波塊,建造離岸潛堤,好讓波浪入射進來會碎掉,釋放能量,且潛堤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加上潛沒在水裡,景觀不會被遮蔽。
至於南興段,運研所建議以迂迴供沙養灘,讓沙灘附地變大,減緩本來要直接衝擊到陸地的海浪。蔡立宏說,南迴公路持續有拓寬工程,公路離海岸更近了,且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發生頻率高,未來這些海氣象可能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