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法師
據說有個母親,生了兩個兒子,是一對雙胞胎。其中一個孩子,先天性的耳聾,什麼聲音都聽不到。
有一天,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去看心理醫師,事前她在電話預約的時候,跟醫生說:「我有一個孩子耳朵聾了,請你幫他治療。」
心理醫生很納悶:「我是心理醫師,怎麼跑到我這裡來治療耳聾呢?不過,先帶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醫生答應了婦人的請求。
當婦人帶著兩個孩子來看診,這個醫生一瞧,喔!耳朵聾的孩子表情比較遲鈍。所以,醫生就朝著那個聽不見的孩子說:「來,你過來,讓我看看。」
婦人說:「不是要你看那一個啦。」
醫生說:「妳不是說要看耳朵聾的孩子嗎?」
婦人回答:「是呀!但是要你看的,不是這一個,而是另一個。」
醫生問:「這一個耳朵不是沒有怎麼樣嗎?」
婦人說:「他的耳朵是沒有怎麼樣,卻是個真的聾子。」
醫生問:「這話怎麼說?」
這時候,媽媽很生氣的說:「怎麼說,平常好話都聽不進去,好話聽不進去不就是
聾子嗎?」
對呀,常言道:「忠言逆耳」,好話聽不進去,的確是個聾子。所以,真正的聾子,不是耳朵聽不到,而是聽不進人家的好話,所以這種人才是真正的聾子。
在佛教的經典裡,有一句話:「聞善言不著意」,意思是聽到了好話,卻不把它放在心裡,不肯聽進去,這種人等於是聾子,是個不健全的人,也是一個非人。所以,聞善言要能著意,聽到好的話,要有感受,放進心裡,這種人才是真正擁有好的耳朵。
經典裡提到:為什麼一個人會變成聾子呢?主要有以下三種狀況:
第一,譬如:對於一些好話,一些有道理的話,他偏偏不聽,為什麼呢?因為自以為很了不起,認為:「這有什麼嘛!我也懂啊!」貢高我慢,即使講好話給他聽,也像說給聾子聽一樣。
第二,還有一種人,你跟他講話,他心不在焉,吊兒郎當,你講你的,我聽我的,馬耳東風,從這個耳朵聽進去,從那個耳朵跑出來。經典裡提到,這樣的人就是對他說好話,也聽不進去,等於是個聾子。
第三、就算說的是好話,他也都有成見。「哼!我知道嘛,你這個人,一碰到人,就是要說教……」乃至於「佛經裡講的道理,都是些八股、封建的,怎麼樣……怎麼樣……」心裡有了成見,再好的道理也聽不進去。
所以,如果我們在聽話的時候,有以上這三種狀況,應該即時改過才好,千萬不要當個聾子。{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