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中國大陸民間老藝人陳謙漢,現年七十一歲,幾十年來他對潮汕鐵枝木偶有著一種近於癡迷的執著,只要有關木偶的事,他這一輩子怎麼做都做不膩。提起鐵枝木偶的前景,他感慨地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做這種苦行業,真叫人憂心。
陳謙漢表示,潮汕地區的鐵枝木偶是當地一種類似皮影戲的「紙影戲」演變而來,它與杖頭木偶和提線木偶等不同,其仍保留著原來皮影戲後面操縱的方法,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其他木偶劇種中很少見。
潮汕鐵枝木偶同時巧妙結合當地潮劇的表演形式,其劇目、唱腔、配樂都與潮劇相同,表演也具戲曲特點,許多外國友人見了,覺得鐵枝木偶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活化石。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當年陳謙漢為了學習鐵枝木偶的表演,訪遍潮汕地區的民間鐵枝木偶大師,不斷地研究潮劇以提高木偶表演水平。談起鐵枝木偶表演的苦與累,他有感而發地說,現在的「鐵枝木偶戲」主要在農村的傳統節日才有人看。有一次在鄉村演出,,他連續演十多天,每天從上午到深夜,表演時間長達十多個小時。曾連續坐了六小時,腿麻得想站都站不起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電視、影碟機、網際網路等讓大眾文化生活和娛樂形式呈多樣式,鐵枝木偶漸漸失去市場,目前只有大兒子從事鐵枝木偶行業。為了讓「鐵枝木偶」民間藝術重放異彩,陳謙漢認為,需搶救、保護和通過改革創新來培養新一代的觀眾及「鐵枝木偶」愛好者。
他為了增強木偶的觀賞性,將木偶的身高由原來的三十公分提高的六十公分,身寬增至五十公分,讓觀眾清楚地看到木偶的舉手投足。老人家還創作了「戲屏」,即將每出劇目的角色造型裝於玻璃盒內,讓更多人能在近處欣賞鐵枝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