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8840公尺現蹤跡 塑膠微粒登上珠峰 最高危機

 |2020.11.23
1378觀看次
字級
世界第一高峰珠峰景色怡人,但登山人士遺留不少垃圾,尼泊爾因此實施嚴厲手段,要求登山者把垃圾帶下山。 圖/法新社
世界第一高峰珠峰景色怡人,但登山人士遺留不少垃圾,尼泊爾因此實施嚴厲手段,要求登山者把垃圾帶下山。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與鐘表商勞力士合作進行「保護地球,恆動不息」(Perpetual Planet)計畫,十一月二十日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研究人員在中國大陸與尼泊爾交界的珠峰接近峰頂處,發現塑膠微粒的蹤跡,可能來自每年數百名攻頂登山客所使用的裝備。

珠峰屬於喜馬拉雅山脈,海拔達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為全球最高峰。在邁向峰頂的山徑上,長久以來散布著螢光帳篷、丟棄的攀登裝備、空空如也的瓦斯罐,甚至冰凍的排泄物,這條路因此被稱為「世界最高的垃圾場」。

「保護地球,恆動不息」這項計畫,目的為協助國家地理學會等重要探險家或組織,尋找應對環境挑戰的方法。而在珠峰探險項目下的研究團隊,二○一九年首度調查珠峰上的塑膠微粒,並在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公尺處發現這種極微小的汙染物,至於在海拔五千多公尺的基地營,汙染物濃度更高。

這些研究結果揭露了塑膠汙染物對珠峰構成的潛在威脅,二十日刊登在環境科學期刊《一個地球》(OneEarth)上。

這份報告的執筆人是國家地理學會探險家兼英國普利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lymouth)學者納柏(Imogen Napper),他發表聲明說:「樣本內含大量聚酯纖維、壓克力纖維、尼龍纖維和聚丙烯纖維。」

納柏指出:「我分析的每一個冰雪樣本中都有塑膠微粒,令人十分驚訝。我一直以為珠峰是個偏遠、純淨的地方。得知(世界)第一高峰峰頂附近都被汙染,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登山客衣物、設備

主要汙染源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人造纖維衣物在穿著時,會不斷脫落少量的塑膠纖維;一公克合成服裝每使用二十分鐘,會釋放出四百根微塑膠纖維,對於重量約零點九公斤的外套來說,每年可增加十億根纖維。

珠峰登山客所穿的衣物,多數都是合成纖維製成;帳篷、攀登繩索及其他裝備也會用到這些纖維,因此在人類最常駐紮的地方,塑膠微料的濃度也更高。納柏說:「我們高度懷疑,這類設備是主要汙染源,而不是食物和飲料的包裝。」

去年,尼泊爾政府派出一組十四人的團隊,花了六星期在珠峰基地營,以及海拔七千九百公尺的四號營地撿拾垃圾,最後清出十公噸以上的塑膠瓶罐、登山設備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