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的藝術 文/林美曄 |2020.11.22 語音朗讀 590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你是否曾擁抱稻草在田間走過?以稻米聞名的池上鄉,位於台灣花東縱谷上,走進一望無垠綠油油的稻脈裡,蟬鳴鳥叫、水流聲,聲聲入耳。滿滿稻香,一波波隨風搖曳,交織成片,沐浴在晨曦與夕暉裡。圖/林惠理 你是否曾擁抱稻草在田間走過?以稻米聞名的池上鄉,位於台灣花東縱谷上,走進一望無垠綠油油的稻脈裡,蟬鳴鳥叫、水流聲,聲聲入耳。滿滿稻香,一波波隨風搖曳,交織成片,沐浴在晨曦與夕暉裡。圖/林惠理 取池上稻米之印象,〈傾聽·稻影〉運用上千根稻草,以手工用縫衣棉線編織。圖/林惠理 圖/林惠理圖/林惠理圖/林惠理站在「大觀亭」,更能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圖/林惠理迎著自行車道,聆聽亭下水圳灌溉稻米之聲。圖/林惠理圖/林惠理圖/林惠理圖/林惠理 文/林美曄你是否曾擁抱稻草在田間走過?以稻米聞名的池上鄉,位於台灣花東縱谷上,走進一望無垠綠油油的稻脈裡,蟬鳴鳥叫、水流聲,聲聲入耳。滿滿稻香,一波波隨風搖曳,交織成片,沐浴在晨曦與夕暉裡。擅長以植物創作、表達心靈官感的花藝藝術家林惠理,她以稻米作為發想,用稻草為主要創作媒材,在池上田間創作〈傾聽.稻影〉,成為當地最富歷史意涵的地景藝術。林惠理以池上浮圳「大觀亭」營造樹屋的氛圍,用木作與金屬結構包覆及延伸,再以手工稻草繩圍繞,透過細膩的工藝手法詮釋鄉村氣息,保存自然,不使用侵入性的鑽孔或鋼釘,從底部的木作與金屬結構,延伸到頂端及涼亭內部,細緻的草繩編織與溫暖的原木相互襯托,並與眼前綿延的稻田景色呼應。池上浮圳,舊稱「盛土圳」,全長共1195.5公尺,百年以來,引卑南溪河水灌溉池上,守護著池上家園。而浮圳上方的木造涼亭「大觀亭」,從這裡遠眺,青色稻田一覽無遺,兩側有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環抱,在這裡傾聽稻浪,讓人心曠神怡。「樹屋」印象,串起池上人家的時光記憶,傾聽田間水圳潺潺水流聲,飽覽花東縱谷的山嵐美景。〈傾聽.稻影〉位在台東縣池上鄉錦新二號道路,林惠理說:「稻是池上的生命元素,而水圳更是孕育池上家園的命脈,整件作品取材自然,也象徵守護家園的城堡,將與稻田一同迎風沐雨,直至自然蛻化。」稻田似穀倉,她花費兩個多月的時間創作池上地景藝術〈傾聽.稻影〉,以植物為大地喝采,編織成祝福。〈傾聽.稻影〉作品理念聆聽水聲,是孕育糧食的靈魂。看見山色,是花東縱谷的美好。登高望去,心也慢活,和煦的微風吹拂,勾勒出自然農田的精采。稻穗的搖曳,傳來豐足的氣味,山脈的倒影,顯現島嶼的包容,以稻米作為發想,勾勒出這塊土地的美麗。 前一篇文章 【視覺DJ】 冬日暖陽 下一篇文章 九芎神木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2025.10.1702佛光山大雄寶殿藻井彩繪 共畫人間淨土 2025.10.1703菲宿霧強震 佛光人第2波賑災進偏鄉2025.10.1704維也納美景宮花繪展 12月綻放2025.10.1705皮卡丘現身台北1012025.10.1706社論--放下手機,重拾人生2025.10.1707【藝文訊息】鍾玲講座:化寫作為修行2025.10.1708從黑洞數字到數字命運2025.10.1709全球最幸福國家之首 芬蘭人6個幸福祕訣2025.10.1710守護歷史 文物修復師修舊如舊 2025.10.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綠意行腳】很慢ㄟ金針花【生活創意】陶甕有藝思【植感時光】樹界急性子 雀榕的換裝秀【視覺DJ】佇立【植感時光】龜紋木棉好吸睛【草木堪為友】翅果鐵刀木 黃色花序像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