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癮關鍵】 什麼人容易成癮?

文/嘉柏.麥特 譯/高子璽 |2020.11.22
2975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嘉柏.麥特(GABOR MATE) 加拿大最高榮譽公民。加拿大知名醫師兼暢銷作家。專長為創傷對於生理與精神狀態的影響(包括自體免疫疾病、癌症、ADHD、成癮等等)。撰有多本探討注意力缺失症、壓力、發展心理學、成癮的著作,作品翻譯超過二十五種語言。

文/嘉柏.麥特 譯/高子璽

無論是生理上或情感上,人若是必須常常倚靠外部的慰藉來源,才能填補身心需求,那麼會容易陷入成癮歷程。這種需求代表無法自我調節,無法將內部情感氛圍維持於合理穩定的狀態。

自我調節並非與生俱來,人人皆是如此;嬰兒完全依賴父母來調節身心狀態。自我調節是發展而來的能力,只有在發展條件合適時才能培養出來。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培養這種自我調解的能力,這樣的人即使到中老年人,仍必須依靠外部支援,才能緩解不適和焦慮。此類外部支援可以是化學物質,可以是食物,可以是需要外界關注、認可或愛護;若無這些支援,他們無法感到自在。又或者,他們會設法從事促發高漲情緒或是冒險感受的活動。

自我調節不足者,變得依賴「外部事物」來提升情緒;如果過於無法定性寧神,甚至需要藉此使自己平靜。我的情形是:沮喪、躁動或無聊時,我會狂買CD,但情緒過於高漲、一籌莫展時,也會狂買。衝動控制是自我調節的一環。衝動形成時,從腦中樞的較低部位開始上升,由大腦皮質負責允許或抑制。對於易成癮人格,有種顯著特徵是較難以控制突如其來的感覺、衝動和欲望。易成癮人格的特徵是缺乏分化能力。分化能力的定義是「能夠與他人進行情感接觸,但在情感功能上,仍保持自主的能力」。這種能力會使個體保持自我,同時與他人互動。分化能力貧乏者,容易遭自己的情緒壓垮,這種人會「吸收他人的焦慮,並在自己內心形成極大的焦慮」。

個體若缺乏差異性,加上自我調節能力受損,會反映出缺乏情緒成熟度。

心理成熟是一種自我意識的發展,這種自我意識是與內在體驗分開的。年幼時完全不具有這種能力;個體在年幼時,必須了解任何特定時刻主宰本身情緒的那個自己,並非是真正的自己,而且能感受到自己的行動不會自動受到情緒的主宰。

無法體驗混合的感受

個體也能覺察和當下感受背道而馳的感覺、想法,價值觀和承諾,具有選擇的能力。成癮者往往缺乏體驗這類混合感受的能力。情感過程會宰制他們的判斷:當下感受無論如何,就決定了對外界的看法,並且控制自己的行動。

孩童在成長過程中必須了解自己的內心,面對外界的想法、觀點或情感狀態時,不會被壓垮。孩童的分化能力愈強,愈能與他人融合,而不失去自己的意識。個體化且分化能力強者,應對時可以公開接受自己的情緒,既不用迎合他人,也不需抗拒他人。個體不需要抑制自己的情緒,也不會衝動行事。

美國華盛頓特區的精神病學家暨喬治城大學家庭中心主任麥可.科爾(Michael Kerr)博士將分化能力分為兩種:功能性分化和本質性分化。從健康和壓力的角度來看,這兩種分化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本質性分化的特性愈強,個體愈會依賴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關係,維繫自己的情緒平衡。當情感關係無法維繫個體時,個體可能會寄託於成癮,作為情感支。

我的波特蘭旅館患者中,有一些情感機能良好,直到他們婚姻破裂,轉由快速尋求物質的慰藉。即使是溫哥華市中心東區的藥癮者,也會因為和目前伴侶的相處情形,情緒跌至谷底或高漲。他們很容易感到受傷,並且很快認為自己遭到拒絕,而他們的用藥量也往往取決於情感關係的好壞。當一段感情結束時,他們可能會立即陷入另一段。他們往往無法戒癮,因為伴侶不願意陪伴他們走過戒癮的過程,而他們會將感情看得比自我健康還重要。分化能力不佳的情況下,可能會持續破壞情感連結,增加成癮風險。

我本人也不例外。婚姻給我壓力時,就算壓力源於自我調節能力不成熟,以及缺乏基本的分化能力,我也曾尋找外部慰藉,例如瘋狂工作和狂買CD。

總歸來說,以上就是成癮的最常見基本特質:自我調節能力不佳、缺乏基本分化能力、缺乏健康的自我感受、感到匱乏的空虛,以及衝動控制受損。這些特質的發展並不難理解。或者準確的說,如果自我調節、自我價值、分化能力和衝動控制等項目無法正面發展,是什麼環境造成的個中原因不難理解。任何園丁都知道,植物沒長好,最可能就是生長條件缺乏。兒童也是如此。成癮者的人格就是未能成熟發展的性格。一旦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戒癮,自己或他人的情感發展如果遭到早期生長環境破壞,該如何增加個體的成熟度,這會是關鍵。

(摘自《癮,駛往地獄的列車,該如何跳下?》,新自然主義出版)

作者簡介

嘉柏.麥特(GABOR MATE)

加拿大最高榮譽公民。加拿大知名醫師兼暢銷作家。專長為創傷對於生理與精神狀態的影響(包括自體免疫疾病、癌症、ADHD、成癮等等)。撰有多本探討注意力缺失症、壓力、發展心理學、成癮的著作,作品翻譯超過二十五種語言。

著有多部暢銷書,包括《神紛心散:注意力不足症的原因和治療》(Scattered Minds: The Origins and Healing of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和《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