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親園

文/履彊 |2020.11.19
1603觀看次
字級
作者親園裡種有紫薇。圖/SCH

文/履彊

回到親園,在靜諡的晨昏天色中,我喜歡像父親生前一樣,在庭院中慢慢踱步,有時摘起薄荷或新吐的樟樹葉子或肉桂的枝椏、白色的茉莉花、九層塔葉芯、蒲姜細葉,輕輕的揉在掌心中,深吸著那清香或者濃郁……

返回親園,一如往常,我總是換上簡便的衣衫,像庒腳的歐吉桑,雖然不用下田耕地,卻可在花草園林蔬果間扮演「院長」的角色,近百坪的庭院,概分成幾個區塊,我戲稱「八部二會」,凡花圃、草坪、步道、紅磚地面、圍牆、燈飾、水井等,一草一木不論鋤耕移植悉皆由我掌理,故而以「院長」自嘲。

「親園」是父母親遺留下來分配給我們兄弟的老家厝地,故居原本是典型的農村三合院,座落在庒外的田野邊,緊鄰褒忠國小,在雙親先後仙逝後,年久失修的老屋便荒癈日久只好拆除。奇特的是,在父親「對年」祭典後,我和四哥竟不約而同的做了相同場景的夢,夢中看見沉默的父親正張望著門口,彷彿在等著我們返家,而母親則在木瓜樹下,一如既往的餵養著雞鴨鵝……

於是,我和四哥也先後各自起造新屋,一方面完成父親臨終時要我們重建家園的遺願,一方面也做為我們落葉歸根的宅邸;四哥保留大半土地作為田地,種菜植果,四季輪替,琳琅滿目,儼然小型農莊,他多年前退休返鄉,便悠遊於田園習作,重溫少年農村青年的舊夢,可說不亦樂乎!

我在父親分配的建地上起厝,同時取名為「親園」,並在院內設置由以「天雕」名揚國際的藝術家好友白滄沂兄,為親園悉心量身打造的大型南瓜銅雕,親友或以為只是庭院的裝置藝術,但其實也有著紀念雙親生前在三合院屋前厝後植栽「金瓜」及子孫家業瓜瓞綿綿的深意。

事實上,在五、六○年代,又名南瓜的金瓜不只是菜蔬也可用來代替主食,那金黃的菜色及滋養的甜味,比起餐餐不缺的地瓜簽要可口得多,自年少而至年逾耳順,南瓜竟讓我百食不厭,後來也才知道南瓜的營養價值甚高,每回返鄉必四處尋購,做為送給都會友朋的佳餚,凡獲贈者莫不欣喜。

白露之後,地上有些溼涼,風簌簌吹來,秋意就漸濃了,原本盛開的紫薇也慢慢凋謝,枝椏上深咖啡色的種籽,預告著明春更好暢開的花季。除了中午的日頭尚豔,其他時分其實都有著一種黃金顏色的氛圍。

我喜歡靜靜站立在四時皆枝葉繁茂的藍莓樹下,看著粉嫩而褚紅的新葉與既有的深淺相間的枝葉,在微風中搖曳的樹椏,白天的蔭影使人感覺清涼,而在枝椏間築巢的斑鳩正孵著蛋,每到藍莓結果,斑鳩家族便毫不客氣的在樹上高來高去,有時咕咕而唱,並啄食成熟的菓子,然後在親園的院子拉出紫藍相間的鳥屎,一坨一坨似乾未乾,在地磚上竟似浸染的藍色水彩畫。

沒有颱風,卻有零散的雨水,讓親園院落裡的花、樹,在陽光中欣欣向榮,蝴蝶、蜜蜂和不時造訪的松鼠、黃鶯,以及老是在藍莓、人蔘菓樹上築巢為家的斑鳩,和成群結隊的雀鳥,從晨光初亮到夕色漸沉,嬉鬧或則爭辯,論述著季節邅遞的光影如何變化,牠們並不在意親園主人是歸返或離去,而壁虎總在屋子內外、圍牆周邊宣示牠們的主權;如果有雨,蝸牛便在花圃裡緩緩前行,在紫薇、玫瑰、茉莉、蒲姜、薄荷、地瓜葉、九層塔、百香菓、石榴,和樟樹、檸檬、珍柏、肉桂、柑橘、柚子、酪梨、扶桑等花果樹栽,留下溼滑的身影;然對我而言,蝸牛竟是年少時,雨後必穿梭田畦圍籬撿拾返家,讓大人與九層塔一起下鍋加菜的美食,於今,牠自然不必慌張逃躲人們的追捕了,有時,難得回來的四個小孫兒怕太陽晒傷蝸牛,還動手將牠們移到花圃的蔭涼處呢!孩子們告訴我,他們喜歡親園裡的蝴蝶、天牛、獨角仙、甲殼蟲、蚱蜢、蜥蜴、金龜、蜻蜓、蝸牛、蟋蟀等等,唯獨難耐屋外馬光大排裡三不五時流淌的豬屎臭味!

在狹長的花圃裡,植栽的花樹蔬果自然也林林總總,除了澆水,我堅持不用農藥,只用有機肥料或泡過的咖啡粉渣、茶葉及菜梗、蒜頭膜等。在有限的空間裡,雖說枝繁葉茂,但真正可以上桌的只有地瓜葉,無論什麼品種,但凡栽種下去,有著充分的水氣,不出一星期便冒出新葉,沒多久就可摘食,成為親園的可食地景。另外,我曾嘗試種南瓜、絲瓜,卻因不諳花粉移置,分不清楚公花、母花,而只長枝葉不結果,即連檸檬、酪梨、柚子也需懂得「接枝」才能開花結果,看來「移花接木」的本事要比小說的虛實嫁接困難得多。

而在花圃裡始終未曾消失的薄荷,縱使因季候而稍枯萎,但那香氣不只是防蚊,其實也是少年時期每當南風吹起,瀰漫在空氣中的香味記憶,那個時代,褒忠的村野,不只是台糖的白甘蔗或是稻田、地瓜壠,許多家戶種了一畦畦的薄荷,村子裡尚有專門研製薄荷油的工廠,我們不只喜歡那有些刺鼻沁入胸肺的氣味,更經常到薄荷田裡打滾,讓全身上下都滿滿的薄荷香。而現今,花圃裡不時冒出新葉的薄荷,也成為我取代茶葉,舒神潤口的美味茶飲。

親園的圍牆邊也種著幾株九重葛、紫藤花,以及每在過年前後必盛開的炮仗花,黃金顏色的花爬滿整個牆面,年復一年,花期可由一月到四、五月,花謝了便成為花圃的養分,剩下深淺不一的枝藤兀自茂盛生長著,並不時伸出柔嫩的細芽,若不修剪,這些芽蔓便很快尋到攀附,連九重葛的尖刺都與之和平相處。

回到親園,在靜諡的晨昏天色中,我喜歡像父親生前一樣,在庭院中慢慢踱步,有時摘起薄荷或新吐的樟樹葉子或肉桂的枝椏、白色的茉莉花、九層塔葉芯、蒲姜細葉,輕輕的揉在掌心中,深吸著那清香或者濃郁,有時靜靜聆聽紡織蟲或夜蟬的鳴叫,以及風輕拂樹梢的絮語,尤其夜深人靜,門外的路燈常將已然高大的樟樹、藍莓,潑墨般的將樹影投射在屋子的外牆,像一幅隨風搖曳時浸染的山水。

我終於慢慢理解,為什麼雙親在生前無論如何也不願離開故居,到城市與兒女共度晚年的心情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