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十六日表示,下階段大陸經濟持續恢復的有利條件比較多,第四季經濟增長會比第三季快。付凌暉還指出,大陸價格情勢沒有根本性變化,但後續是否會通縮需要觀察,同時,儘管國際面臨不確定性,但大陸進出口貿易優於全球整體情況。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十月份中國大陸經濟資料,其中消費增加,餐飲收入增速首度由負轉正,說明新冠疫情後的社會生活逐漸恢復正常。另外,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就業形勢、房價上漲指數等都趨向穩定;前三季大陸經濟累計增速首次轉正。
事實上,現在大陸各地的民間社會生活幾乎已回到疫情發生前的型態,除了進入大型商場前要看健康碼(綠碼)外,其他並無不同,各大商場、餐廳都已人滿為患,到了用餐點,餐廳門外都是大排長龍等叫號。
在物價方面,十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百分之零點五,是時隔四十二個月後再次降到百分之一以下。另一項是房價指數,統計顯示,七十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保持平穩回落態勢,各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總體回落。
RCEP簽署
助實現一帶一路
另外,亞太十五國歷經八年磋商,十五日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有分析認為,RCEP將成為中國大陸繼續推動「一帶一路」、爭取制定貿易規則主動權的重要基礎。
這次簽署RCEP的國家,包含中國大陸與日韓紐澳以及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十國,基本上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度重疊。而RCEP的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一,也代表全球最大自貿區就此誕生。
中日韓自貿談判
走上快車道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中國大陸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說,RCEP的達成必將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走上快車道。「屆時,如果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加上韓國這一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能夠達成一個高標準的自貿協定,必將極大地提振世界經濟」。
他認為,如果RCEP與中日韓自貿區進展順利的話,在未來的五年到十年時間,全球經濟將會進入一個「亞太時代」,亞洲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鏈、供應鏈、消費鏈疊加的區域,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分析指出,RCEP的最大新增意義,實際上是中日首次建立直接的自貿區關係。中日貿易關係的重要性不僅在於關稅下調,而更多是在商品、服務貿易、投資、技術研發、製造業產業鏈各方面能夠相互促進。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除了最大贏家日本和韓國,而RCEP帶來的產品降價也將惠及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