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可用兩種方式評估跌倒風險。圖╱資料照片
【本報桃園訊】國民健康署於二○一七年曾做過「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提及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過去一年曾跌倒比例為六分之一,即每六名老人就有一名曾跌倒過,輕者皮肉受傷,重者可能骨折或是腦部傷害,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詹怡婷指出,老年人跌倒風險因子內在為老化或疾病造平衡能力不佳,或外在的藥物副作用及不良環境,如地面不平與溼滑增加危險。
詹怡婷說,可利用二個簡易測驗判斷家中長輩是否屬於高跌倒風險,第一種方法為五次坐到站測試,先雙手抱胸坐在椅子上,以最快且安全的速度連續執行五次坐到站,計時所需時間。若為六十至六十九歲則所需時間應小於十一點四秒;七十至七十九歲應小於十二點六秒;八十至八十九歲則需小於十四點八秒。
第二種方法則是開眼及閉眼單腳站立測試,以雙手叉腰或抱胸單腳站立,計時單腳站立時間,腳觸地、碰觸到支撐腳或手去扶旁邊物體即停止計時,最多至三十秒。六十至六十九歲開眼應站二十二點五加減八點六秒,閉眼為十點二加減八點六秒;七十至七十九歲開眼為十四點二加減九點三秒,閉眼是四點三加減三秒,若以上的二項測驗都不合格的話,代表有很高的跌倒風險。
詹怡婷也建議二項運動可讓長輩在家練習,第一種是雙腳併攏站立、腳跟貼腳尖、直線站立或單腳站立,三種放手不扶物站立之平衡訓練,難度依序增加,可先從雙腳併攏站立嘗試。
若已可穩定站立,則可藉由雙手擺動或舉高,增加身體擾動,或是可站在軟墊上,利用不穩的平面來提升難度。
另一種練習方式則為登階運動,可利用家中階梯或是凳子,需固定於地板或放防滑墊,進行來回登階的運動,藉此增加心肺耐力、下肢肌力以及平衡能力,提升長者整體身體功能,降低跌倒風險,不過她提醒,這些運動皆需在家人陪同下執行,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