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世界文明系列:新加坡 (11-2) 早期的殖民與移民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0.11.13
3194觀看次
字級
新加坡第一家酒店 19世紀末,1857年建於禧街(Hill Street)的歐洲大酒店(Hotel de L'Europe),這是新加坡的第一家酒店,也是新加坡早期旅遊業的珍貴影像。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植物園風情 19世紀末,英國殖民地的特徵之一,即是當地的人文地理研究,包括設置植物園作為地方風土的象徵。19世紀中,英國人興建了新加坡植物園,日後並逐步擴增規模。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城市初具規模 19世紀末,新加坡開埠半世紀後,城市初具規模,由於商貿繁榮吸引了大批商賈,產生了許多工商企業,包括運輸、旅館以及餐飲業等,當時人力車是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經常在市區和碼頭之間接載乘客。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英國殖民階層的容貌 19世紀末,英國紳士和淑女攝於新加坡埃德爾菲酒店(Adelphi Hotel)。位於克裡門街(Coleman Street )的酒店於1973年6月25日正式停業,過後拆除。在新加坡的殖民社會中,英國人代表富裕以及受高等教育的官員、商人和知識分子。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加文納懸索橋 19世紀末,加文納懸索橋為紀念新加坡成 為英國海峽殖民地而修建,是早期殖民地時代建設的重要象 徵,也是新加坡唯一的懸索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萊佛士廣場 19世紀末,萊佛士廣場(Raffles Square )於1822年由萊佛士爵士規畫設立,是新加坡最早的商業 建築中心。萊佛士爵士生於加勒比海牙買加,後進入英國 東印度公司工作,1819年在新加坡建立自由貿易港,並成 為新加坡的首任總督。早期的新加坡城市建築,多圍繞著 港口四周的範圍。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社會底層的華人和 印度人 19世紀末,位於克羅 士街(Cross Street )和橋南路(S o u t h Bridge Road)交界的 同昌洋衣店鋪外,圍聚 一些穿著傳統服飾的印 度人和挑著扁擔的小販 。早期的照片充分顯示 社會底層人士的具體形 象。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自上海引進的人力車 19世紀末,由於同屬 英國殖民地,英國公司 在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英租界均設有分公司, 人員和物資互有往來, 人力車自上海引進,數 量在之後的20年內迅速 增加,達2萬餘輛。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峇峇與娘惹 一對峇峇娘惹新人的合影。峇峇娘惹泛指15 至17世紀時移居到東南亞等地的華人,這批最 早來到東南亞的華人多已融入了當地的文化族 群。峇峇(Baba)指的是這個群體的男性,娘惹 (Nyonya)則是女性。峇峇與娘惹也成為本地多 元文化融和的象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華人聚居地 1920年代,早期新加坡華人商店聚集的街道 。萊佛士爵士規畫新加坡城市建設時,即設定「牛車水」為 華人聚居地。由於經濟能力和社會位階的差異,華人社區比 起英人社區顯得落後髒亂。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新加坡的命運與其地理位置緊緊相繫,過去所有禍福都依靠著這得天獨厚的南方一隅,四方彙聚的不同種族人民,成就了這塊土地的奇蹟。在英國殖民時期的政治家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之前,新加坡這塊土地早已聚居著馬來人、爪哇人、印度人和華人等各個族群,他們在不同時期飄洋過海來到新加坡。無論當初只是短暫過客,或最終定居南洋,這些勇於探索,勤勞開拓的先輩,形成了新加坡歷史的重要基石。

1819年是新加坡的關鍵轉折,萊佛士讓新加坡成為一個自由港,並走上繁榮發展的道路。戰前歲月,是靜默的姿態與成長,在英國殖民政府治理下,新加坡從純樸漁村,迅速發展成極具特色的商港,彙聚了各族人民的辛勞與意志,在南洋落地生根。

本期照片取自1870年後,攝影技術日臻成熟,西方攝影家所拍攝的新加坡旅遊紀念蛋白照片﹝註﹞,以及1920年代佚名西方攝影家所拍攝的新加坡城市景觀相冊。它們充分展現了早期英國殖民新加坡,到戰前殖民經濟鼎盛時期的新加坡社會風貌。

﹝註﹞蛋白照片(albumen print),為蛋清混合感光劑製成的照片,具有顆粒細膩、影調豐富的特性,盛行於1850-1900年代,是19世紀最主要的影像媒材和洗印技術。

圖說:萊佛士廣場 19世紀末,萊佛士廣場(Raffles Square)於1822年由萊佛士爵士規畫設立,是新加坡最早的商業建築中心。萊佛士爵士生於加勒比海牙買加,後進入英國東印度公司工作,1819年在新加坡建立自由貿易港,並成為新加坡的首任總督。早期的新加坡城市建築,多圍繞著港口四周的範圍。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新加坡歷史畫册(英文書)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0年推出新加坡歷史畫册《Once Upon a Time in Singapore 》,作為新加坡歷史影像的精選,也是累積20年新加坡歷史影像收藏的總結。原版照片來自新加坡國家檔案館,以及自英國購藏的英殖民時期蛋白照片、銀鹽紙基以及日本占領新加坡的新聞照片,總計約4000張照片中精選約200張,內容涵蓋英國殖民時代、日本占領期間,以及戰後新加坡人民從貧困走向富裕,進而成為城市建設典範的奮鬥歷程。最後,由徐宗懋圖文館的數位藝術師以精湛工藝技術完全上色,完成此新加坡歷史影像作品中的顛峰之作。

畫冊尺寸30×30 公分,255頁,彩色精美印刷。由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先生親撰序文,同時由李顯龍總理親自簽名回贈工作團隊,肯定此書的珍貴價值。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多家民間企業亦購藏多册,中華民國外交部亦購藏一批,作為友誼的紀念。

本畫冊訂價2800元,本報訂戶特惠價1500元。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以下信箱詢問shu4364@ms62.hinet.net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