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背、泡腳 抵禦嚴寒補充元氣

 |2020.11.09
265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立冬剛過,代表冬季已經開始,民間習慣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此時飲食養生以增加免疫力、補腎養肺為主,中醫師吳明珠說,可適當多吃雞蛋、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進補不宜過於燥熱,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和甘潤生津之品,如核桃、銀耳、蜂蜜、蓮藕等。

吳明珠說,進入寒冷的冬季後,起居養生重防寒,立冬過後氣溫下降變化明顯,晴朗無風時,常是「十月小陽春,無風暖融融」。一旦遇到強冷空氣南下,極易感受風、寒之邪;他建議每天外出之前,以雙手搓熱按摩自己的鼻翼迎香穴,可防鼻寒;穿有領的衣服,避免頸部受風寒,對高血壓病人、心血管疾病等都有防護作用。

防肺寒,可吃溫食加薑散寒,尤其早上起來可吃些熱粥暖胃、養肺、防寒;如果要防腰部寒氣入侵,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有助於疏通帶脈及膀胱經和固精益腎。

許多人都會有腳寒的問題,可穿棉襪預防,此外睡前可以足浴按摩,泡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二至三分鐘;做好足部保暖工作,既能消除疲勞,又能禦寒防凍、促進睡眠。

吳明珠說,立冬後也重「睡補」,盡量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睡眠,有利陽氣潛藏,成人最好在晚上十一時以前入睡,小孩則不要超過晚上九時入眠。

中醫也有一句話是「冬日晒太陽,勝似喝參湯」。吳明珠說,白天上班容易疲憊,晚上睡覺手腳冰涼,暖不熱被窩,這些都是陽氣不足的表現。

補陽氣,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晒後背;因後背是多條經絡必經之路,經陽光照拂,背暖和經絡也就暢通了,陽氣變足,有助消除疲勞、晚上睡眠品質也會更好。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櫂瑔表示,一般來說,素食人士的蛋白質來源較不足,冬天進補時可多攝取雞蛋、豆腐、毛豆、鷹嘴豆等食物;如果有長期便秘、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的人,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的甘涼藥膳取代傳統藥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