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星雲大師的空無思想 李生鳳 |2020.11.08 語音朗讀 26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永餘法師 圖/殷傑 覺輝法師 圖/殷傑 周學文居士 圖/殷傑 文/李生鳳十一月一日法寶講座主題「做好事:星雲大師的空無思想」,由佛光山文化院院長助理永餘法師主持,與談人桃園講堂監寺覺輝法師、中華古今人文協會理事長周學文。與大眾分享並探討星雲大師今日所能成就的一切,皆來自其空無思想的超然智慧,以及大師有關空無思想的闡述和如何實踐。永餘法師引用星雲大師在其著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以「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說明他的一生,更道出「佛教靠我」是其心中的一盞明燈,大師說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做和尚,為佛光山立下「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四大宗旨,開創出世界五大洲的弘法事業。大師說過「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平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大洲」,其胸懷就如同大海,不執著不執取在任何一個人、一件事上,完全心繫眾生。大師從初來台時的一無所有到如今的成就,可謂「空中生妙有」的極佳實證;能夠廣度一切眾生,就是空性最好的見證。覺輝法師說,「空」在佛教有無限的意義,就是諸法因緣生滅的道理。「空」、「有」不易理解,要經過精進修行,才能了解空是真正的解脫之道,而真正的空是超越有與無的對待的。空是般若的智慧,是正見,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空是真理,能包含一切,無所不在。空也像是雷電與風,可以無遠弗屆,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以手因為握緊與張開而呈手掌與拳頭為喻,有或是空,都是隨著因緣不斷變化。佛教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闡述的也是空的道理;從「有」可以了解「空」,從因果循環、因緣合和也能體悟到空,唯有超越對待,才能體會到空有一如。空並不是一般知識的臆度,而是要經過精進勇猛的修行才能體證。周學文從星雲大師的文章以及著作,分享大師對空無的思想闡述,和創造妙有的實踐。像是「『無』不是否定一切,反而是更肯定一切。」、「也唯有體會『無』的妙用,才能建立新的人生觀。」「空」就是要具有包容性,「有」就是要具有創造力,最後要有執行力,體悟後落實在生活上,則能轉逆境為平順,化坎坷為平坦。如何落實空有不二,就是要看破、放下、隨緣、自在。周學文說,大師對於空無思想的闡述,是他在面對人事物上很好的指南針,遇到任何不愉快時都可以用上,就能夠放下、開朗,轉變人生,可以轉苦為樂,轉煩惱為菩提;佛法的成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力行菩薩道。以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清淨身口意三業,供養大眾,就是日常生活最好的修行。永餘法師和覺輝法師各自分別從出家弘法經歷所遇到的考驗,說明要創造因緣,以慈悲、包容、忍耐、堅持,最終得以迎刃而解,若不開創與培養因緣,就不會有所謂的「妙有」。周學文也以自己在經營事業上的諸多挫折,體會苦空無常,讓他更懂得珍惜因緣。最後,永餘法師總結,所謂「空」,不是只有理解意義而已,還要能夠創造、執行,才能得到隨緣自在。空的智慧是體悟來的,星雲大師具備空性的智慧,所以他能遨遊天下,隨處歡喜自在。大師懂得開創因緣、運用因緣,菩薩就是了知空,所以可以成就妙有的智慧,佛光山也是在星雲大師空有一如的思想帶領下,成為真正菩薩道的道場。 前一篇文章 【福慧故事】 揪團聽經聞法 下一篇文章 【雲居晨悟】 法性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5【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人間行者心】義工中的義工心培和尚法音宣流 《六祖壇經》的修行觀【晨齋語錄】正確觀念【人間行者心】以筆為燈以心續願 重走傳燈之路談經典之鑰 肯定我是佛 作者其他文章【2023世界神明聯誼會】印地安人舞蹈〈大地之神〉 帶來療癒與祈福自由車環台賽高雄最終站 佛館出發盡覽美景大佛護佑 自由車公路錦標賽 佛館鳴槍起跑環保署合作佛館 共創淨零綠生活福報協會深耕校園 做好事有決心佛光山石獅子 傳承家族護教心願